「直條紋比較瘦? 重點在條紋粗細」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薇閣國小呂滋益老師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藝術與人文(藝術欣賞)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1.翰林版國小藝術與人文四上,第五課「變化的蹤跡」。
2.翰林版國小藝術與人文四下,第二單元「數大便是美」。
3.翰林版國小藝術與人文四下,第三單元「魔力設計師」。
4.自編教材
五、對應能力指標:
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3-1-9透過藝術創作,感覺自己與別人、自己與自然及環境間的相互關聯。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主題:直條紋比較瘦? 重點在條紋粗細(可連結)
六、新聞來源及本文:更新日期:2008/11/12 15:56
很多人買衣服會挑選能修飾身材,突顯優點的款式。所以像是橫條紋的衣服很多人不敢穿,認為看起來會變胖,或是刻意選直條紋的,以為看起來會比較瘦,但真的是這樣嗎?
自古以來,十個有九個說直條紋看起來比較瘦,只有一個說騙人,他是一個英國人,研究發現橫條紋穿起來比較瘦,他搬出兩個一樣大的正方形,一個橫線,一個直線,猛一看,直條的看起來大塊呆!但話說不準,試穿才準,一位七十公斤的胖小姐穿上橫條紋,再換上直條紋,兩個比一比,怎麼真的是直的看起來比較胖?
原來,問題不在直的、橫的,是在線條的粗細、間隔的寬窄,粗線條,寬間距,看起來橫條紋比較瘦!但是把間隔變窄,直條紋就沒那麼胖,再把線條變細,直條紋跟橫條紋看起來根本沒差!所以胖妹妹不要崩潰的把衣櫃裡的衣服都丟掉。
七、教學重點建議:
1.老師在課前教導線條的概念。(或複習舊有的經驗)
2.老師具體的提出兩件實品(以線條造型為例),請學生發表的實際接觸之視覺感受或想法。
3.老師將”上述實例”的線條圖型或線條間隔之例子繪置於球型物體、方形物體上,請學生做比較,說明線條粗細、間隔是否會影響整體的感官。
4.應用”線條的特性”,讓兩人一組,做線條遊戲的試驗。並激勵孩子多元的觸角與不同的視覺體驗。
5.請學生舉出”線條的特性”:
○1指出線條粗細的畫法或是相關物品。
○2指出間隔寬窄的畫法或是相關物品。
6.老師舉出”線條的特性”:(運用圖片與實物,可製作ppt投影片)
○1教師提出線條的粗細的圖片。
○2教師提出間隔的寬窄的物件。
○3教師提出直條紋跟橫條紋在物品上形成的視覺特性、視覺差異與美感特質。
經由師生互動討論後,讓學生發現生活中實用的美感經驗,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並能實際運用於生活之中。
八、教學活動簡述:
1.老師在課前準備”線條的特性”圖片、樣品,形成線條實例的具體說明內容。說明線條的表現有很多種樣式。
2.介紹與欣賞:梵谷的作品—–星夜(The Stary Night) 老師說明梵谷的星夜其作品的特質,指出藝術家是運用線條的特性而演變成世紀偉大的作品。
○1教師提出藝術家的線條是如何變化?
○2教師提出這些線條迷人的地方為何?(有變化、有節奏、有特殊的韻味、顏色豐富…等)
○3教師說明藝術家的其他作品(向日葵)
歸納:
繪畫的方式-線條概念。(曲線、波浪線)
繪畫的方式-色彩概念。(簡短陳述,不為本次主題)
3.請學生觀察身邊物件的形狀,那些是由”線條”所構成?
○1讓小朋友列舉日常生活看過的線條設計。(包裝紙、服飾…等)
○2說說看,每一種線條給人什麼樣的感覺?
4.提出”線條的特性”:
○1你知道曲線、纏繞線、多樣的線條是怎麼繪製?說說妳在哪些圖片或物品上見過這些線段?這些線條給你的感受為何?
○2”線條的特性”
○3線條的”間隔、比例、粗細”是否會形成不同是視覺效應?能否從老師今天帶來的東西中,找出可以說明的例子!
5.遊戲線條:
並請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老師給予的遊戲或題目。
九、補充資料
2.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