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健康與體育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健體五下,第一單元「寶貝我的家」,第一課「休閒一起來」
南一版國小健體二下,第三單元「大地寶貝」,第九課「休閒活動快樂行」

五、對應能力指標:
 
4-2-2評估社區休閒運動環境並選擇參與。
4-3-2選擇提升休閒活動參與的方法,並執行個人終生運動計畫。

六、主題:調查:台灣孩童逾90%常上網 較2年前增31%(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更新日期:2009/04/22 12:29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22日電)兒童福利聯盟與卡通頻道今天發布「台灣新世代2009兒童調查」,發現因網路的普及化,7歲到14歲的小朋友,高達90%經常接觸網際網路,比2007年的數據增加31%以上。

  調查顯示看電視(90%)與電腦(45%)、網路(37%)是孩子們每天不可或缺的3大娛樂管道;小朋友超過50%最喜歡的休閒活動是看電視,其中超過60%最喜歡看卡通片。

  調查指出,受訪父母超過 50%每天都陪孩子看電視,70%更表示每週都會看卡通片,約67%父母讓孩子挑選喜歡的電視節目,約40%父母讓孩子自由使用網路。

  調查也顯示,13到14歲的孩子近 50%每天都會上網,主要是玩線上遊戲、音樂下載、收發電子郵件或使用即時通訊軟體,其中,多人線上遊戲最受小朋友喜歡,使用率比2007年提高近24%。

  網路行為男女有別,調查指國中男生 74%為多人線上遊戲的玩家,同年紀女生42%比男生(34%)偏好部落格及製作個人網站與他人分享心情。

  調查還發現,受訪孩童 25%擁有個人手機,擁有手機比率隨著年齡遞增,從7、8歲的5%遞增到13、14歲的42%,而11到14歲的女生42%擁有手機,男生僅33%。

  不過,調查顯示孩子最喜歡的戶外活動是跟家人到主題樂園遊玩,其次是騎腳踏車與陪伴家人去逛量販店大賣場,甚至約30%孩童喜歡腳踏車超過手機(23%)。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這樣的調查結果,顯示父母幫孩子挑選合適的電視節目與網頁瀏覽,並適當指導更為重要,以免孩子產生偏差價值觀;父母也應省思孩子使用網路與選擇電視節目的絕對自由,與自己沒時間看管有關。

  這項調查於2月24日到3月23日,以大台北、大台中、大高雄7到14歲小孩及其父母為對象,隨機抽樣街訪親子,配額依據台灣孩童年齡與地區分布比例,樣本數為1001名孩童與1001名父母,以瞭解台灣小孩與父母的生活模式、親子關係、行為習慣、意見與喜好,調查的信心指數為95%,結果誤差在正負3.16%。

八、教學重點建議:

1.討論個人經常從事的休閒活動。

2.發表自己喜歡看的電視節目類型及節目名稱。

3.探討這些節目好看或吸引人的原因。

4.發下新聞影本,根據下面問題進行討論:

①進行這份調查是想瞭解什麼?
②調查的對象是誰?總共有多少人?
③調查結果發現,什麼是小朋友的三大娛樂管道?
④小朋友最喜歡的休閒活動是什麼?
⑤小朋友會使用網路做哪些事?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什麼?
⑥國中男生和女生使用網路有什麼最明顯的差別?
⑦小朋友喜歡從事的戶外活動有哪些?
⑧父母應該要如何指導小朋友看電視與上網?

5.引導學生將每天固定的行程在「充實的一天」學習單的【任務一】中著色。

6.根據學習單,分析平常日的生活作息內容與時間。

7.根據學習單,分析休閒時間佔一整天的比重。

8.根據學習單,分析看電視的時間與一整天時間的關係。

9.討論看電視時間是否太長以及理由。

10.討論如何在減少看電視時間與收看自己喜歡的節目之間取得平衡點。

11.討論其他替代方案的休閒活動。

12.總結說明:電視及網路是我們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媒體,但是長期習慣、依賴使用電視與網路做為休閒活動,往往造成儀式性收看(註一),或是網路沈溺(註二)。我們究竟是「主動」的在使用電視、網路進行娛樂休閒、搜尋資訊,還是我們已經「被動」的受電視、網路所控制,以致於逃脫不了對他們的依賴,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除了使用媒體做為休閒活動之外,還有其他打發空閒時間的作法,當我們發現並且實際執行之後,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3.說明「充實的一天」學習單【任務二】的習作方式。

註一:收看電視原本應該是具有目的性的,是為了要瞭解資訊或是尋求娛樂,所以會收看自己想看的節目。但是儀式性收看則已經讓看電視變成一種「儀式」,每天一回到家就習慣打開電視,至於為什麼要看電視、電視上在演什麼、是不是自己想看的節目都不重要,彷彿看電視變成每天固定要進行的儀式一般。

註二: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家沙比拉透過研究歸結出網路沈溺症的五種病徵:上網時間總超過計劃時間;忽視其他責任;想減少上網時間但總是做不到;由於上網造成其他方面關係惡化;不上網時總感到魂不守舍或焦慮。網路沈溺者分爲五種情形:一是沈溺於網上交易,如網上購物、網上拍賣及在線賭博等;二是沈溺於網路關係,如以聊天室、虛擬遊戲或網上新聞組中的朋友代替現實生活中的朋友或家人;三是沈溺於網上色情,如色情聊天室或色情網站;四是沈溺於網上資訊,總是不停地在網上搜索資訊或下載資料;五是沈溺於電腦,總想玩電子遊戲,對電腦知識特別感興趣,這種行爲常見於男性與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