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教學時數:90分鐘

三、結合領域: 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教師可自行決定要將教學重點放在談科技發展所衍生的議題,或是連帶需正視的法律常識,本教案為前者)
康軒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三單元「全球化與國際社會」,第二課「全球共同關心的課題」(或康軒版國中社會二下,第四單元「法律生活」,第五課「少年的法律常識」)
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三單元「全球關連」,第二課「科技發展」(或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下,第四單元「法律與生活」,第六課「少年的法律常識」)

五、對應能力指標:

8-3-3舉例說明科技的研究和運用,不受專業倫理、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果。
8-3-4舉例說明因新科技出現而訂定的相關政策或法令。
8-4-1舉例說明人類為何須要透過立法管理科學和技術的應用,以及在立法和執法過程可能遭遇的困難。

六、主題:學生小心!愛上網抄作業 軟體能識破(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學生小心!愛上網抄作業 軟體能識破更 新日期:2009/12/27 18:35

  網路發達之後,上網抄襲作業,甚至學術論文的情況,時有所聞;為了杜絕這種上網抄襲的歪風,日本「金澤工業大學」的教授「杉光一成」,和東京一間軟體公司,共同開發一款可以識破上網抄襲文章的軟體,已經有許多學術機構感到很有興趣。
杉光一成表示,現在的學生,以為上網查查文章,這邊剪剪,那邊貼貼,就可以交差,治學態度非常不良,希望這個軟體可以矯正這種歪風惡習。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這款軟體取名叫「不要剪下貼上」,它可以用來檢查學生以電腦文書軟體所繳交的作業,是否和網路上的文章雷同,甚至完全一樣,就算文章中換掉一些關鍵字或是轉折語,軟體一樣抓得出來,而且最後還可以計算這篇文章,抄襲的比例占多少。

杉光一成強調,用功寫作業、寫論文的人,盡本分,值得尊敬,所以要保障他們的權益。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請學生在家裡用電腦完成一份「我最愛的…」的報告(比較耗時,可提前2週-1個月預告此功課),老師可以舉例像是我最愛的明星、運動、地方、食物…等。除了須用電腦打字外,還要有圖片介紹,報告約1-3頁即可,內容至少要包括:

①.項目名稱
②.喜歡的理由
③.關於這個項目的介紹至少3-5樣(以運動為例,可以介紹該運動的起源、賽事、訓練法、服裝、新聞、運動名人…等)

2、請學生回家詢問一位比自己年長的人,家中長輩或鄰居皆可,完成「大不同報告」學習單

◎課堂活動

1、老師可依同學做的主題類別將學生分組,每一組取自願或代表的同學分享在家完成的報告,教師提問(並將各種蒐集資料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①.你是如何蒐集資料的?
②.這個方法讓你花了多久時間蒐集資料?
③.你運用了哪些科技或工具來完成這份報告?
④.在找資料過程中有無遇到什麼問題?
⑤.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選擇同樣的方法或是其他?為什麼?

2、其他未發表的同學,老師可發下空白紙,讓學生在紙上回答上述的問題,與自己的報告放在一起,最後可以放在教室某一處展示互相交流,看別的同學是用哪些方法找資料。

3、請同學分享在家完成的「大不同報告」學習單,讓學生透過實際的訪談瞭解或是自己所想像的來回答:

①.以前做報告和現在的最大差別有哪些?
②.如果自己回到了過去該如何完成報告?
③.進而引導學生討論資訊科技與社會所帶來的便利性,有哪些衍生的問題?

4、發下「學生小心!愛上網抄作業 軟體能識破」新聞文本,討論:

①.What—新聞裡提到說什麼?
②.Who—是誰要告訴我們這個訊息?新聞中出現哪些人?
③.Why—為什麼要讓我們知道這個事件?
④.Where—哪裡發生的事件?
⑤.How—新聞中有無提到這個事件可用什麼方式解決?

5、再請學生仔細思考這則新聞是否有遺漏任何人的觀點?並結合自己的經驗思考:

①.如果作業或報告是從網路上剪貼下來的,對自己有哪些優缺點?
②.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認真又辛苦做的報告變成別人做的,你會有什麼感想?
③.假如你是老師,你覺得你有什麼方法可以察覺學生做的報告來源呢?

6、老師歸納同學分享的結果,本教學重點不在找出誰有無抄襲報告,而是要讓學生瞭解搜尋資料的方法並無善惡好壞之分,但使用網路科技的便利之餘,仍要思考相關衍生的問題。

7、介紹智財權,可參考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兒童版網頁

8、保障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有下列三種:

①.著作權法:保障著作人的著作權益,包含著作人格權與財產權,並調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國家文化發展。
②.商標法:保障商標權及消費者利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③.專利法:鼓勵、保護、利用發明與創作,以促進產業發展。

9、提醒學生一個觀念,著作權涉及的範圍廣泛,一不小心就可能觸法,尤其是很多人以為在網路上找資料很方便,只要手指動一動就變成一份圖文並茂的報告,但抄襲和引用是不一樣的哦!所以為了自己也為了辛苦分享著作的人,除了註明資料來源以外,也要記得試著用自己的話把你所看所讀的意思重新詮釋(改寫),這樣,才會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喔。

10、最後,讓學生根據所學到的概念與知識,再重新思考關於自己做好的報告,不論內容或方法,還有哪些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