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林佳儀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綜合活動、自然與生活科技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翰林/國小二年級上學期/綜合活動/你我的寶貝、家人的寶貝、大自然的寶貝
康軒/國小四年級上學期/自然與生活科技/水生家族/水生生物的秘密
南一/國小四年級上學期/自然與生活科技/水中生物/水中生物的生長環境

五、對應能力指標:

1-1-1描述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4-1-3知道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2-2-2-2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六、主題:

七、說明:本主題可從不同領域、不同觀點切入。「綜合活動」課程探討關於「寶貝」的主題時,可以將「寵物」視為寶貝的一種,探討善待寵物的方式;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則是討論「寶貝」任意丟棄對大自然生態造成的影響。

八、新聞來源及本文:澄清湖鱔魚暴斃 疑放生惹禍(可連結 民視新聞/曾虹雯、李佳龍 2009/11/17

  供應大高雄用水的澄清湖,有民眾投訴發現大量鱔魚暴斃,惡臭難聞,擔心是不是水質有問題,民視新聞實地查訪,工作人員表示,時常會有民眾將不適合的生物種隨意放生,才會造成特定魚群死亡現象。

  風光明媚的澄清湖風景區,驚傳大量鱔魚暴斃,看看水池邊,這一條一條白色物體,可不是什麼垃圾,全部都是翻肚的鱔魚屍體,難道澄清湖的水質,出現問題嗎?看 看碧綠的湖水,小魚成群悠游,還有可愛的綠頭鴨在上頭嬉戲,怎麼會發生魚群暴斃,令人納悶,追根究底,恐怕是民眾的愛心惹的禍。

  風景區為數不少的死魚屍體,嚴重影響景觀,還有惡臭飄散令人難以忍受,更和民眾息息相關的,是部分高雄地區用水,可得仰賴這裡,儘管自來水公司澄清,但難保供應民生用水的水池,不會有人隨意放生,導致生物死亡污染水質,相關單位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可得動動腦筋。

寵物魚變「魚斯拉」 威脅北美河流生態(可連結 中央社/顏伶如 2009/11/24

  鱧魚在亞洲是常見食用魚,近年被當成寵物魚引入美國,但因部份飼主棄養任意放生,對北美河流生態造成嚴重威脅,甚至讓鱧魚被冠上「魚斯拉」的恐怖封號。

  鱧魚(Snakehead fish)源於中國,又稱蛇頭魚。近年來它在美國媒體上可說是惡名昭彰,「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節目甚至拿「酷斯拉」一詞做文章,把嚴重侵略北美河流生態的鱧魚冠上「魚斯拉」(Fishzilla)的可怕綽號。

  原本被引入美國當做寵物魚或觀賞魚的鱧魚,遭到部份飼主丟棄到河裏之後,大量掠食當地魚類等生物,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據美國農業部資料,鱧魚最早入侵美國河流的書面紀錄是2002年。當時馬里蘭州發現了一隻烏鱧(Northern Snakehead),又稱北方蛇頭魚。

  直到今天,美國東部沿岸從麻薩諸塞州、紐約州、賓州、北卡羅來納州一直到佛羅里達州,都證實有烏鱧在河流出沒。靠近芝加哥的密西根湖及遠在美國西岸的加州銀木湖(Silverwood Lake),也都證實有烏鱧的出現。

  某些飼主非法棄養正是導致如今鱧魚嚴重威脅河川生態平衡的主因,使得美國各地政府環保機關對於鱧魚飼主特別「關照」,今年稍早還因此引發一名紐約州的鱧魚飼主嚴重抗議的風波。

  迪維爾索(Chris Deverso)在家中魚缸裏養一隻叫「洛基」(Rocky)的鱧魚有11年,不只當寵物,也當成家庭成員之一。

  紐約州政府基於保護當地生態平衡的前提,加上某些資訊有落差,竟對迪維爾索發出通知,下令這隻鱧魚因為有危險之虞所以必須「處死」,引發迪維爾索與某些生態保育人士嚴重抗議。

  經過不斷協調,主管機關最後同意讓迪維爾索以「觀賞或教育類魚隻用途」的名義申請危險魚類飼養執照,申請費用高達500美元。

  他在YouTube短片上說,500美元是不小數目,但不管是為了自己所養的狗、貓或魚,他都願意盡一切力量去保護寵物的生命,「覺得自己的奮鬥是有重要意義的,完全不覺得是浪費錢或浪費時間。」

  由於鱧魚數量有日益增加的趨勢,不少釣客一不小心就會釣到鱧魚,為此,維吉尼亞州主管機關便對喜歡釣魚的民眾做出「如果釣到鱧魚該如何處理?」的明確說明,那就是要釣客直接把魚殺了,「千萬不要把魚放回河中。」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告知學生上課時將分享飼養寵物的心得。

上課

1.首先調查班上有飼養寵物的學生種類、數量,登記於黑板上。

2.請飼養不同寵物的同學各一位,跟班上同學分享經驗:

(1)飼養的動物。
(2)飼養的環境。
(3)寵物的主要照顧人。
(4)寵物目前的狀況:存歿(死亡原因)、繼續飼養/送養/棄養等。

3.發下以上兩則新聞,先讓學生根據5w1h,瞭解新聞事件:

(1)發生什麼事?
(2)在哪發生?
(3)事件主角為?
(4)何時發生?
(5)為何發生?
(6)如何發生?

4.抽取幾位學生發表對此新聞事件的瞭解,並由老師做出總結:兩起類似的事件分別發生在台灣、美國,都是因為任意棄養或放生魚而破壞大自然生態平衡。

5.輔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內容,請學生注意水中生物生存環境的要素與條件,共同評估、討論這兩起事件是由於哪些要素與條件的破壞,導致水中生態環境失序;若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最終又有什麼影響。

6.跨出「水中生物」的範圍,引導學生討論,若棄養/放生的動物是其他種類的生物(如兔、貓、狗等),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可輔以「九、其他教材」中的新聞進行討論)

7.綜合討論:

(1)請有飼養寵物的學生分享課後心得:棄養/放生的影響為何?為何生態、保育團體多站出來表達反對棄養/放生的立場?
(2)正確的寵物飼養態度為何?

8.老師總結:生態保育是讓人類永續生存的關鍵任務之一,而維護生態平衡便是重要的一環。棄養、放生與任意引進外來物種,都可能嚴重破壞生態平衡,甚至影響生物多樣性、食物鏈的平衡,最終危及人類生存。因此,從生活中做起的第一步,就是擁有正確的寵物飼養觀念,不跟流行、不棄養,愛他就要好好照顧他,更不能因為流行跟風而飼養。動物與大自然都是我們、全體人類的寶貝,應該大家攜手來守護。

9.延伸教學:若從「綜合領域」出發,可著重討論飼主與寵物之間的關係,養成正確的寵物飼養觀念。

九、其他教材:

棄養/放生與生態相關新聞

台灣國家公園網站

陽明山國家公園放生棄養問題需要您的配合!

維護環境生態,太管處籲民眾勿隨意放生

機靈的台灣野兔

疑遭棄養 幽靈鱷魚火箭害生態

台北市野鳥協會  放下殘酷的慈悲 拒絕商業化放生

台灣自然影音頻道  放生與放死之間─台灣的放生迷思

棄養相關新聞

狠心人類丟棄家兔 沒死也剩半條命  東森新聞  2009/11/26

養寵物跟流行 流浪貓狗命運慘  民視新聞 20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