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縣新店市北新國小 張嘉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六年級上學期康軒「第三單元 聰明消費學問多」

五、對應能力指標:
2-2-4運用食品及營養標示的訊息,選擇符合營養、安全、經濟的食物。

六、教學目標:
1.省思自身受廣告行為(速食餐贈送玩具)的影響
2.知曉廣告行銷意圖與說服手法
3.明瞭廣告商願意花大錢在兒童行銷上的理由
4.知曉速食餐是高脂肪、高熱量、高鈉的食品

七、主題:兒童餐送玩具 美國麥當勞挨告

八、新聞來源及本文:(可下載)

報導日期:2010/12/17  媒體名稱:自由時報

  美國公益團體在兒童肥胖議題上再度向麥當勞宣戰!美國加州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與美國公益科學中心(CSPI)十五日對麥當勞提起集體訴訟,控告麥當勞的「快樂兒童餐」利用玩具引誘沒有判斷力的兒童吃卡路里、糖分過高的不健康食物,違反多項消費者保護法,希望循法律途徑阻止以幼兒為對象的行銷手段。

向兒童肥胖宣戰 美公益團體提集體訴訟

  家住沙加緬度的帕蘭女士強調,她六歲女兒之所以要求去吃麥當勞,是為了得到兒童餐所附送玩具,對忙碌的父母來說,必須向孩子一再說不,但麥當勞卻讓這件事難上加難,她的訴求獲得CSPI支持,由CSPI代表她向美國舊金山的加州高等法院提告。

  CSPI的控訴威脅曾迫使穀類早餐製造商家樂氏(Kellogg)二○○七年與其達成和解協議,設定對兒童的食物營養廣告標準。該組織也曾控告肯德基使用部分氫化植物油,本案在肯德基逐步取消該類油脂、使產品中不再含有反式脂肪之後撤銷。
CSPI強調,兒童的認知成熟度,不足以了解廣告說服的本意,這次鎖定麥當勞,原因在於它是連鎖速食店龍頭,針對兒童的行銷支出高於其他同業,迫其改革可起帶頭作用。CSPI指出,速食業者二○○六年砸下五億兩千萬美元直接針對小孩打廣告,其中贈送玩具佔了四分之三。

  針對CSPI宣戰,麥當勞嚴陣以待,可能不會有所妥協。該公司十五日發表聲明強調,麥當勞以快樂兒童餐為傲,並打算堅決維護其品牌。

  麥當勞的快樂兒童餐提供消費者不同選擇,例如以牛奶代替汽水、沾醬蘋果取代薯條,不過批評人士指出,多數快樂兒童餐的熱量、飽和脂肪以及鈉含量仍然太高,不適合兒童食用。

  加州舊金山最近限制麥當勞快樂兒童餐買餐送免費玩具的行銷手法,規定套餐熱量超過六百卡,或脂肪產生的熱量所佔比率超過三十五%,就禁止送玩具;聖塔克拉拉郡也有類似的禁令。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上網器材、新聞一則、計算機、麥當勞營養成分表。
2.學生準備:速食兒童餐玩具。

課程實施
【一:引導活動】10’
1.讓學生拿出曾蒐集的速食兒童餐玩具,並統計哪種主題的玩具最多?
  台灣麥當勞在1988年推出「快樂兒童餐」,送玩具的行銷策略,馬上受到小朋友與家長的歡迎。麥當勞玩具行銷策略,不外乎有配合潮流時令、搭配活動、玩具形象故事、玩具預購或限量典藏版、玩具或商品單購或加購價方式,以及餐點自由配等。

  台灣麥當勞運用授權玩具的手法尤其高明,於1999年推出的Hello Kitty便創下諸多銷售新紀錄,如大排長龍或搶購一空的盛況。「一年十二個月分為四組、但不同主題的玩具,再加以每個星期依序推出。為了收齊整組玩具,必得一個星期到麥當勞報到一次,因此刺激快樂兒童餐快速成長。」
資料來源::http://dpts.nttu.edu.tw/breeze/contents/menu/menu_view.asp?menuID=422

  2010年台灣麥當勞推出的玩具如下:櫻桃小丸子;麥克邁 萬能壞蛋;希望麥麥熊;麥當勞歡樂家族;Air Toy;Beat Star;神奇寶貝;Hello Kitty彩繪旅行家;McDigi;FIFA Coca Cola世足曲線杯;史瑞克;蝙蝠俠+蜜糖邦尼;飛天小女警;12生肖哆啦A夢…等。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vsogkTWCQEJiqmgTDibueJVo/article?mid=2954&prev=3598&next=3606&l=f&fid=76

2.讓學生發表,如果今日麥當勞買兒童餐不再贈送玩具,還會吸引兒童想購買兒童餐嗎?

【二:發展課程】-20’
1.發下此篇新聞內容與學生分享,讓學生說明此篇新聞的重點。

2.此篇新聞中提及「她六歲女兒之所以要求去吃麥當勞,是為了得到兒童餐所附送玩具」,詢問學生是否也曾因為想蒐集兒童餐的玩具,而去購買餐點?平常是從哪些管道得知相關資訊?

(1)老師讓學生按實際狀況回答,並探討其理由。
我國消基會曾在2009年的315世界消費者日,特別針對3~5年級的小朋友進行百份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發現58%的垃圾食物是以卡通人物為包裝重點或內含玩具贈品,且51%的學童可能會在卡通玩具贈品或卡通包裝的誘惑下,購買「不健康食品」;同時也進行零食包裝是否利用卡通人物包裝或提供玩具贈品作為行銷手法,發現市售零食有58%為卡通人物包裝或含玩具贈品,比例之高,值得大家關注。
資料來源:http://www.consumers.org.tw/unit412.aspx?id=1157

(2)獲得資訊的來源有可能是廣告或同儕認同宣傳…等,例:本期最新麥當勞玩具-櫻桃小丸子

3.此篇新聞中提及「兒童的認知成熟度,不足以了解廣告說服的本意。」,詢問學生是否能理解此句話意涵?
廣告的意圖無非是透過各式宣傳說服技巧,使消費者受到吸引進而購買商品,它不僅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更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改變人們的興趣和價值觀,並滲透到整個社會的流行文化中。
對於認知成熟度較高的成年人,較能分辨廣告的行銷伎倆,進而衡量自身的需要性與購買力,擁有較多的理性思考空間。相較之下,一般兒童往往在身心未完全發育,難以理性分析廣告中的資訊與意圖,作出合理的判斷,很容易受到廣告的強大說服力,撩撥起購買的慾望,而沒有思考經濟力與需要性,造成非理性的要求與消費。

4.此篇新聞中提及「速食業者二○○六年砸下五億兩千萬美元直接針對小孩打廣告,其中贈送玩具佔了四分之三。」,詢問學生麥當勞為何要花這麼多的預算來贈送玩具?

  在許多廣告行銷人員的眼中,兒童是天生的消費者,雖然兒童沒有賺錢的能力,但廣告廠商願意從兒童非常小的時候就開始「發展」他們的消費品味,把兒童變成明日的消費者加以說服。根據「兒童與消費者」一書的資料顯示,嬰幼兒在12個月大的時候,就具有品牌聯想(brand association)。行銷人員發展出一套從搖籃到墳墓的行銷法則,期望從小就培養其消費習慣和偏好,形塑其對商品的忠誠度。而且對兒童最有效的廣告法則在於:「讓兒童感覺如果缺乏某樣商品,他們就是輸家,或是不如人。」兒童對這一點非常敏感,因此家長必須留心孩子對廣告的消費行為和想法。

  為何廠商會在意兒童市場?其邏輯為兒童是消費市場最具潛力的消費群:以美國為例,兒童每年有六兆元美金的市場,包括遊戲玩具類佔30%,餅乾糖果零食佔33%,服飾佔12%,電影運動休閒類佔10%,影帶購物佔10%,其他(包括流行音樂CD 和禮品等)佔5%。兒童也是食品和服務等未來的消費市場所在,當然他們更是左右父母消費購物的主要影響力量。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cmworld543/article/24329832

  在針對兒童的行銷手法中,以贈送玩具的宣傳方式擄獲了不少兒童的心,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常以玩具相伴,一些符合潮流時令又能被同儕認同的玩具,深受兒童的喜愛,常要求父母親能滿足需要,成為影響父母親消費的重要因素,這也是速食業者為何願意花大筆金錢做玩具行銷的理由。

5.此篇新聞中提及「加州舊金山最近限制麥當勞快樂兒童餐買餐送免費玩具的行銷手法,規定套餐熱量超過六百卡,或脂肪產生的熱量所佔比率超過三十五%,就禁止送玩具;聖塔克拉拉郡也有類似的禁令」,讓學生發表是否贊成這樣的觀點?

  當兒童常因為贈送的玩具而購買速食餐,忽略速食餐內含高熱量、高飽和脂肪以及高鈉含量,易導致身體傷害時,各國為了維護兒童健康,開始正視此問題,例: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聖塔克拉拉郡…等,相繼有相關規定產生。

  其實,為了防止兒童肥胖現象繼續增加,英國政府早在2007年即規定在青少年兒童最可能觀看電視的時段,禁止播放這些有害的零食廣告(可樂、汽水、糖果、薯條、薯片、漢堡等含有高脂肪、高鹽分及高糖分的食品)。此外,也對廣告內容做限制,規定以小學生為收視群的電視節目,食品廣告中禁止以名人或卡通明星來促銷,並禁止播放有關食品能促進兒童智力和身心發育的不實宣傳。

【三:綜合活動】-10’
1.「我是小小營養師」:很多人都說速食餐是高熱量、高脂肪、高鹽分、及高糖分的食品,果真如此嗎?讓我們一起來精算,揭曉它的秘密!

  依據兒童年齡、性別及生活活動強度(稍低或適度),即可知道7-12歲兒童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

  兒童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表格下載

  衛生署建議成人每日營養攝取量為:熱量2000大卡,蛋白質60公克,脂肪55公克,碳水化合物320公克,鈉2400毫克。
(1)若以麥當勞一份麥香雞套餐而言:(麥香雞+大份薯條+中杯可樂)
  熱量:380+330+230=940大卡,高於2000/3約一餐667卡的熱量。
  脂肪:17+17=34公克,超過55/3約一餐18公克的份量。
  鈉:780+160+35=975毫克,2400/3約一餐800毫克的份量。

(2)若以麥當勞一份兒童套餐而言:(漢堡+小份薯條+兒童杯可樂)
  熱量:260+240+110=610大卡,低於2000/3約一餐667卡的熱量。
  脂肪:9+12=21公克,超過55/3約一餐18公克的份量。
  鈉:450+110+20=580毫克,低於2400/3約一餐800毫克的份量。

資料來源:http://www.mcdonalds.com.tw/ 麥當勞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