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語文領域

、適用年級:高年級以上

五、對應能力指標:(ptt下載)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語 F-1-4-6能用口述或筆述,寫出自己身邊或與鄉土有關的人、事、物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5-2 實踐接近使用媒體。

六、配合之新聞主題:

公民小記者林依葶掌鏡關懷家鄉環境

https://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86827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標題:公民小記者林依葶掌鏡關懷家鄉環境

日期:2013-12-22

刊登媒體:國語日報

譯者:吳欣恬

臺中市樂業國小五年級學生林依葶與另外三名同學,以每天上學途中必經的旱溪為主角,拍攝國光橋西邊河段完成河川整治、東側卻沒有整治的不同樣貌,製作成《橋東橋西》新聞專題。不但成為今年Peopo公民新聞獎年紀最小入圍者,還獲頒新聞專題組特別獎。

林依葶表示,她和同學以一個月拍攝採訪。剛開始找不到受訪者,還好有名同學的家長在中興大學工作,了解整治的情況,成為報導主要消息來源。

她們也訪問多名同學,詢問他們喜歡整治前或整治後的河川。結果兩邊各有支持者,甚至有些同學的回應和原先預期不同,但是也因此得到其他新的資訊。

報導完成後,林依葶說,自己比較喜歡東邊未被整治過的河川,雖然比起整治過後的西邊較為狹窄,但是比較自然,也有完整豐富的生態系。這次製作報導的過程,除了學會拍攝和採訪,也學會關心大自然和生活周遭事物。

指導林依葶等採訪報導的樂業國小教師楊申弘,同時也是公民記者,指導班上學生分組完成三支新聞報導影片。

楊申弘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學生知道自己擁有發言權,除了在校內表達意見之外,也可以透過Peopo公民新聞平臺,讓更多人看見。

 八、教案設計概念:

隨著新科技的普及,人人透過觸手可得的3C產品,就可以拍攝新聞片段,除了提高公民發聲的權益外,更重要的是,讓許多小眾或在地的聲音得以曝光,並帶動人們對於周遭環境的關懷和反省。

希望透過本教案,讓學生認識公民記者和公民新聞的重要性,並帶動學生進一步利用媒體,著手關心自己的生活環境,並落實相關的新聞關懷。

九、教學目標:

  1. 認識「公民記者

  2. 和「公民新聞

3、學習關懷身邊的事件/人物,並以此為主題撰寫/拍攝一則新聞報導。

十、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1、可上網亦可投影之電化設備。

2、將學生分為四組,以利課程進行。

 

學生—1、每組準備一台可錄影之設備(相機、手機、攝影機)

 

【課程實施】

一、引起動機

  1. 請問學生,是否有聽過「公民記者

  2. 這個詞?

  3. 猜猜看看公民記者是在做什麼的?與新聞報導中常見的記者有什麼不同?

(學生發言完畢,教師可參考維基百科的解釋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91%E9%96%93%E8%A8%98%E8%80%85進行補充)

  1. 請學生回想,是否有看過公民記者的報導,若有,請跟大家分享當初看的報導是什麼主題?若班上有學生曾經擔任過公民記者,也可請其分享動機和採訪心得。

二、發展活動

1、請學生閱讀「公民小記者林依葶掌鏡關懷家鄉環境」新聞。

2、新聞閱畢,請學生以5W1H解析新聞,除了解新聞架構外,亦可增加對新聞內容的印象。
①Who—
這則新聞主角是誰?(公民小記者林依葶)

What—新聞的主題是什麼?(林依葶和同學一起製作的《橋東橋西》新聞專題,獲頒2013Peopo公民新聞獎新聞專題組特別獎)
③When—
新聞什麼時候發生的?(20131222)
④Where—
在哪裡發生的?(台灣)
⑤Why—
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林依葶和同學,以每天上學途中必經的旱溪為主角,比較東西兩側整治前後的樣貌,獲得公民新聞獎的肯定)

How—形成怎樣的效益?(除了獲獎之外,更讓小記者們知道自己有發言權,以關懷家鄉的角度,為自己的社區和文化發聲)

  1. 請學生觀賞這部得獎的公民新聞報導《橋東橋西》(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odNsoPpQQ&feature=player_embedded)

  1. 影片播畢,根據新聞報導內容,請大家回答以下問題

請問這則報導以哪一條河為主題?

請問河的和東側和西側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為什麼政府要進行河川整治?整治後,造成怎樣的影響?

這樣的報導,跟平常我們在電視當中看到的新聞報導,有什麼不同?(可從拍攝主題、內容呈現、剪輯方式、特效等等進行分析)

你覺得這樣的報導,可以為我們帶來怎樣的省思?

如果你是公民小記者,對於這一則新聞主題,你有沒有不同的呈現方式?

  1. 請各組從2013Peopo公民新聞獎的得獎名單中(http://www.peopo.org/events/cj_awards_2013/peopo_awards/winner.htm),選擇一則大家感興趣的主題(各組不重複),進行觀賞,觀賞之後,請各組依據下列幾個要項,跟全班分享觀察到的重點,讓學生們更認識公民記者和公民新聞。

項目

觀察結果

報導主題

報導重點

報導特色

帶給觀眾的省思

  1. 從剛剛的各組分享,以及2013Peopo公民新聞獎的評審標準,請學生想想,公民新聞要求的報導重點是什麼?而這些要求,多數的商業報導做得到嗎?

8、教師說明,因為數位媒體器材(手機、相機、錄影機)的普遍,使得人人都可以拍攝身邊所發生的事件,並且利用公開的網路平台,向外界公開自己所報導的新聞內容;而這些公民新聞報導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貼近我們的生活,除了讓我們更關心自己生活週遭的一景一物之外,優秀的公民新聞報導,更會批判一些需要改進或反省的地方,以獨特的觀點為目前的生活帶來影響力,期望讓公民的敏銳觀察力成為推動改革的一雙手。

 

三、綜合活動

1、請各組選定一個校園或社區的事件做為新聞主題,製做成5分鐘以內的公民新聞報導影片。

2、影片拍攝完畢,請各組在下周課程中,播放給全班同學觀賞,並請拍攝的同學向大家說明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主題做為新聞內容,以及透過這樣的拍攝,自己對於校園和社區有沒有什麼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