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作劇不勝防 網路地圖也瘋狂」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適用年級:高年級以上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資訊教育】5-2-1認識網路規範,了解網路虛擬特性,並懂得保護自己。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3-1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
 
、配合之新聞主題:(ppt下載)
惡作劇不斷 谷歌地圖編輯工具停用
 
 
 
、新聞來源及本文:
標題:惡作劇不斷 谷歌地圖編輯工具停用
 
日期:2015.05.12
 
刊登媒體:中央社
 
記者:綜合外電11日報導;陳昱婷譯
 
 谷歌(Google)今天表示,靠群眾力量繪製地圖的工具Map Maker將停止服務,希望能避免假造的編輯圖資出現在地圖上,有些圖資甚至令人難堪。
 
 
 法新社報導,根據網路上張貼的訊息,明天開始Map Maker服務將「暫時停用」。
 
 
 Map Maker團隊的卡納卡拉揚(Pavithra Kanakarajan)解釋原因時表示:「有些人可能已經知道,過去幾個月谷歌地圖遭惡搞,面臨的攻擊逐步升級。」
 
 
 「最近的事件特別麻煩且令人遺憾,我們社群中1名魯莽的使用者在地圖上進行大規模惡作劇。」
 
 
 谷歌地圖最近出現1個安卓(Android)機器人在蘋果(Apple)標誌上小解的尷尬畫面後,網路巨擘谷歌上個月也開始重新評估這個使用者可編輯的線上地圖系統。
 
 
 這個圖像屬谷歌地圖群眾外包編輯一部分,出現在巴基斯坦1處地點,不過谷歌立即移除。
 
 
 谷歌發布聲明給美國媒體,除了針對不得體的圖像道歉,也說公司正加緊努力,加強地圖製作工具Map Maker平台的用戶編輯認證。
 
 
、教案設計概念: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閱聽人的媒體使用習慣改變,許多網路平台藉由閱聽眾強大的聚集力還有及時的意見回饋,充實了其電子媒體的內容,也提高的資訊更新的速度;然而,在媒體素養未能充分落實在每一位網路使用者心中的狀況下,可能導致「眾志成城」這句話的意思被扭曲,甚至對其他的網路使用者產生誤導。
 
 
藉由中央社報導日前「Google Map」所出現的惡作劇新聞,本教案帶領學生來認識網路上共同編輯平台可能產生的美麗與哀愁。
 
、教學目標:
 
1、認識網路共同編輯平台可能存在的潛在錯誤。
 
2、學習如何透過查證,檢驗網路共同編輯平台資訊的正確性。
 
、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1、可上網亦可投影之電化設備。
 
      2、將學生分為四組,以利課程進行。
 
 
【課程實施】
 
(一)、引起動機
 
1、請問學生或者其家人使用過「Google Map」或者是其他的地圖導航服務嗎?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這樣的服務?
 
2、對於導航地圖上所出現的資訊大家會全盤相信嗎?(教師可以情境題詢問學生:若目標地點在城市,但依照導航地圖的指示來到鄉間的羊腸小徑,而且愈開愈偏僻,這時,你會怎麼做?)
             
(二)、發展活動
 
1、請學生閱讀「惡作劇不斷谷歌地圖編輯工具停用」該則新聞。(http://www.cna.com.tw/news/ait/201505120169-1.aspx)
 
 
2、新聞閱畢,請學生用5W1H解析新聞結構,以加深對新聞內容的印象。
 
       Who—這則新聞主角是誰?(Google地圖的Map Maker服務)
 
       What—發生什麼事情?(該功能將停止服務)
 
       When—新聞什麼時候發生的?(5月11日)
 
       Where—在哪裡發生的?(網路上)
 
       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過去幾個月Google地圖遭到惡搞,且面臨的攻擊逐步升級)
 
       How—產生怎樣的效益?(Google將重新評估這個線上地圖系統,並加強該平台的用戶編輯認證)
 
 
3、教師可補充說明Map Maker的服務為何?
 
(Google在2008年釋出的Map Maker允許使用者於地圖上進行編輯,包括新增或修改地圖上的道路、路徑、商家、或風景等,通過審核後相關的內容即會被應用在Google Maps與Google Earth上,迄今已開放包括台灣在內的逾200個國家透過Map Maker編輯當地圖資)
 
(參考資料:《安卓機器人一尿讓Google暫時終止Map Maker服務》http://www.ithome.com.tw/news/95799)
 
 
4、請學生想想,這樣一個透過大眾力量所提供資料或編輯的網路資料系統,有怎樣的優點?
 
(例如:可讓地圖資訊更加詳細、可讓地圖資訊的更新更立即、用戶們可以相互檢驗地圖資訊的正確性、協助了解災情或提高災情救援的功效)
(參考資料:《鍵盤救災超過四千人參與!開放街圖在尼泊爾地震再次發威》http://technews.tw/2015/05/07/nepal-crisis-mapping-of-hot-openstreetmap/)
 
 
5、也請學生思考,這樣的服務,可能隱藏了怎樣的負面影響?
 
(例如:若審核機制不夠完善,可能出現誤導資訊、可能出現有心人士惡意攻擊,或因專業知識不足,影響資訊正確程度)
(參考資料:《美研究︰資料9成有錯 別向維基百科「求診」》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82643)
 
 
6、教師提醒學生,即便是結合眾人力量所編輯的網路資訊,還是可能因為有意、無意的人為疏失,出現不正確的資訊。
 
 
(三)、綜合活動
 
1、針對本次課程當中所討論的「網路共同編輯平台」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請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提出閱聽人在此不確定的狀況下,該如何面對網路上共同編輯的資訊呢?

2、各組至少提出三個討論結果,並藉由全班票選,選出三項最可行的應對方式, 並利用網路上「網路共同編輯平台」的資訊實際進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