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亞洲新聞專業論壇-韓國場|韓國尋找夥伴打造「第三軸心」 避免落入美中對抗陷阱

2023 年 08 月 2 日 | 亞洲新聞專業論壇, 卓越新聞電子報, 活動紀實

donation

羅敬文|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美國與中國對抗局勢持續升溫,要如何不受政治壓力影響,維持公正客觀進行相關報導,成為新聞從業人員的一大課題。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舉辦「2023亞洲新聞專業論壇」,今年為第9屆且恢復實體辦理,並邀請韓國中央東洋廣播JTBC共同社長孫石熙(손석희,Sohn Suk-hee),分享美中對抗局勢下的南韓視角。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在座談開場引用韓文諺語:「鯨魚打架,殃及蝦米」,比喻美中兩強對抗下,會導致一旁的國家受到池魚之殃。他認為當今局勢下,台灣跟韓國的處境相似,雖然國力不弱,但是需要謹慎制定應對策略,才不會成為美中兩隻鯨魚打架的犧牲者。

今年是孫石熙首度到現場參與亞洲新聞專業論壇,他肯定論壇促進亞洲各地新聞從業者的交流,並共同關注國際新聞焦點。孫石熙感嘆,韓國社會較關注國內新聞,許多韓國廣播公司逐年減少海外特派員的人數。他期許在美中對抗局勢下,能喚起南韓對於國際新聞的重視。

孫石熙分享美中對抗局勢下的南韓視角。(王崴漢攝影)

孫石熙分享美中對抗局勢下的南韓視角。(王崴漢攝影)

孫石熙自2020年起,擔任JTBC共同社長,同時兼任巡迴國際特派員。在特派期間內,他製作了三部紀錄片,主題分別為俄烏戰爭、氣候變遷,以及台海局勢。其中關於台海局勢的紀錄片題為《台海緊張將實現「修西底德陷阱」?》(Will Taiwan be Thucydides’s Trap?),也是本場座談的主題。

美中對抗局勢自冷戰後萌芽 霸主美國對新強權中國崛起的焦慮

「修西底德陷阱」是美國政治學者格雷厄姆.艾利(Graham Tillett Allison)提出的術語。希臘歷史學家修西底德(Thucydides)曾預言,隨著新興國家雅典勢力壯大,終將與既有強國斯巴達爆發一戰。後來,修西底德的預言的確成真,雅典與斯巴達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修西底德陷阱」因此用以描述,當新興強國崛起,威脅現有強國的國際霸主地位時,雙方可能爆發戰爭衝突。

新興強國中國與現有強國美國對抗的局勢,雖然在近幾年變得更緊張,但是中國並不是在一夕之間崛起。孫石熙指出,冷戰結束後,美國開始提倡,全球化是唯一的生活方式,資金與技術因此投入成本低廉的國家,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隨著經濟實力成長,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也逐漸提升,對美國作為世界霸權的勢力產生威脅。孫石熙認為,川普執政期間的對中政策,直接展現出美國對於中國崛起的焦慮。孫石熙說,美國為了奪回世界工廠的角色,並維持國際霸主的地位,川普鼓吹對中國的仇恨,指責中國為新冠疫情的元兇,以達到封鎖中國的目的。

2022年美國眾議院議長南西.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挑動了中國的敏感神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了環台軍事演練。孫石熙說,韓國原本在美中對抗、台海局勢中隔岸觀火,但在中國發動實彈演習後,「韓國社會開始處於一種恐怖感之中,中國就像是一隻潛伏於水下的怪物,雖然人們偶爾會忘記它的威脅,但它也可能隨時浮出水面。」孫石熙警告,如果美中對抗的局面演變為修西底德陷阱,一旦爆發戰爭,東北亞也會陷入戰火。

韓國不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尋找夥伴建立「第三軸心」

南韓總統尹錫悅日前承諾強化美日韓同盟,深化三方軍事合作關係,並改善韓日關係。孫石熙對南韓政府採取的策略持懷疑態度,擔憂韓國將受制於美國與日本,為韓國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孫石熙認為,韓國應該獨立擬定策略,不應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二選一,不應與兩國一起落入「修西底德陷阱」,而是尋找其他合作夥伴,打造「第三軸心」。對於「第三軸心」的可能夥伴與組成方式,孫石熙目前還沒有定論,但他呼籲韓國和台灣在美中對抗僵局中,不要急著選邊站,而是走出自己的路。

針對孫石熙提出的「第三軸心」策略,董思齊回應:「台灣沒有要不要選邊站的問題,因為台灣早就選邊站了。」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楊虔豪也認為,「第三軸心」對韓國或許可行,但是台灣難以加入國際組織,而且處於美中對峙的中心,目前蔡英文政府已經選擇傾向美國陣營。

董思齊認為台灣沒有要不要選邊站的問題,因為台灣早就選邊站了。(王崴漢攝影)

董思齊認為台灣沒有要不要選邊站的問題,因為台灣早就選邊站了。(王崴漢攝影)

楊虔豪分析,與孫石熙的「第三軸心」相似,台灣也有人提倡「等距外交」,主張應該跟美國和中國都保持相同距離的互動,而不特別傾向於任何一方。但是楊虔豪也質疑,這些策略必須建立在三個國家之間關係正常的基礎上。他認為,在中國認定台灣為其一部分的情況下,台灣無法信任中國會維持一定距離的互動;而如果台灣與美國保持距離,可能會失去美國的支持。

台灣不得不選邊站 以半導體為籌碼

台灣若要在美中對抗的夾縫中生存,究竟該採取什麼策略?楊虔豪提到,對台灣來說,中國是一個「一直想吞併我們的敵人」,美國是一個「越來越自私的朋友」,而目前台灣政府採取的策略是和美國建立朋友關係,以抵擋逐漸進逼的敵人。

楊虔豪說,台灣有人提倡的「等距外交」,與孫石熙的「第三軸心」論點相似,均主張應該跟美國和中國都保持相同距離的互動。(王崴漢攝影)
楊虔豪說,台灣有人提倡的「等距外交」,與孫石熙的「第三軸心」論點相似,均主張應該跟美國和中國都保持相同距離的互動。(王崴漢攝影)

「修西底德陷阱提供我們看事情的方法,但如果認定終將一戰,會限縮我們看事情的角度。」楊虔豪補充,修西底德當時描述的斯巴達與雅典之戰,不可與當代世界相提並論,因為美中都握有核武,而且全球經濟牽一髮而動全身,台灣作為半導體生產重地,會連帶影響全球供應鏈。楊虔豪認為,台灣可以將半導體作為籌碼,「因為中國想統一的台灣,應該是有龐大經濟利益的台灣,而不是打到什麼都不剩的台灣。」

最後,孫石熙同意楊虔豪的論點,認為共同經濟利益可以引導組成政治同盟。除了台灣以外的國家,可以尋覓組成「第三軸心」的方式,協力避免「修西底德陷阱」成真。孫石熙期許,「第三軸心」可以作為美中對抗下的新策略,也成為大家一起討論與合作的開始。

孫石熙回應現場提問,妙語如珠引得全場大笑。(王崴漢攝影)
孫石熙回應現場提問,妙語如珠引得全場大笑。(王崴漢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