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婷|特約記者報導

「謊言無法贏過真相,真實不會沉默。」甫開場,韓國全國言論勞動組合新聞自由委員會主席尹碩斌引用2016年韓國燭火示威時傳唱的歌曲名稱,挑明現今韓國推動的媒體改革運動核心--追求媒體公正化與真相報導。

「謊言無法贏過真相,真實不會沉默。」尹碩斌開場引用2016年韓國燭火示威時傳唱的歌曲名稱說明韓國媒體改革運動核心--追求媒體公正化與真相報導。圖:劉耘天攝

2019亞洲新聞論壇韓國場,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黃旭田擔任主持,邀請尹碩斌與深入研究韓國政治文化、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董思齊對談,分享韓國自2016年以來,全國媒體工會和媒體從業人員們如何推行媒體改革運動,挽回大眾對媒體的信任。

歸來吧,馬奉春、高奉順,還有國際新聞!

馬奉春和高奉順,分別是公營媒體MBC文化廣播公司)和KBS韓國放送公社)的暱稱,這句口號一語道盡韓國人對新聞媒體的期待。2016年,韓國爆發崔順實干政醜聞,更揭露朴槿惠政府在2014年的世越號船難中,介入媒體發出全員獲救的不實新聞一事,人民憤而上舉行燭火示威。尹碩斌秀出一張當時的照片,蠟燭上寫著2016年韓國選出的代表成語「君舟民水」,意指百姓才是國家的主人,但現實中掌權者的腐敗卻令人失望。

「媒體也是共犯。」

尹碩斌表示,沉船悲劇的發生,和當時媒體聽從政府不實消息,未能盡到報導真相之責有關,記者們被民眾罵作「垃圾記者」(기레기,為記者和垃圾兩韓文單字合併),2016年韓國的新聞自由指數慘跌到全球第70名。韓國的全國媒體工會於是號召大批媒體從業人員,一同參與燭火示威,以舉牌代替手中的筆,要求召開「青瓦台介入世越號報導聽證會」,調查船難救援不利的真相,試圖挽救媒體信譽。  

秉持著這個信念,全國媒體工會開始推動韓國媒體改革運動。2017年,國會通過對朴槿惠的彈劾,5月進行新一任總統大選。工會除了與市民團體一同監督新聞公正度,也遊說各政黨加入媒體改革的政策,並召開三次記者會,公布將近100多位與政權勾結的媒體叛徒名單。

同時,民營媒體的記者們為享有製作獨立公正報導的空間,冒著被解雇的風險,開始陸續發起罷工,試圖讓干涉新聞、或有官商勾結之嫌的社長下台。如「焦點新聞(focusnews)」的社長,他會直接刪除他不同意刊登的報導,還廢除該社的政治部門,嚴重侵犯編輯權的獨立性;2018年,《釜山日報》社長夫人參選地方議員,社長不願意請辭避嫌,讓該報蒙上非法宣傳選舉的陰影。

韓國媒體改革運動大事記。圖表:劉雨婷製

「公共電視台的罷工,是媒體公正化的基礎。」

民營媒體的記者們能擁有這番決心與醒悟,尹碩斌認為這和公營媒體成員率先以身作則有關。韓國的《廣播電視法》中有關任命公營電視臺理事會的條款,常遭有心政界人士利用,使得公營媒體淪為政權打手,全國媒體工會多次呼籲要修正相關條文。2012年爆發的MBCKBSYTN(韓國24小時新聞頻道)、聯合通訊社國民日報公營媒體集體大罷工,即便部分人士遭非法解職也不氣餒,即為一震撼案例。

2017年年底,公營媒體響應了這波抗爭,記者們在寒冬下24小時接力懺悔、告發,甚至絕食抗議,成功讓先前被非法解職的記者們得以復職,其中抗爭人士崔承浩更成為MBC的社長,努力改革百廢待興的電視台。至今,全國媒體工會陸續就維護媒體人的勞動權、恢復《新聞法》中被刪除的編輯權獨立和保護讀者權益的條文,以及面對假新聞的自律規範等方面繼續努力。

韓國民眾對媒體信任度之低下,是世界有名的低

聽完尹碩斌的分享,主持人黃旭田不禁感嘆,韓國的新聞自由指數從2016年全球排名70位,提升到今年贏過台灣、排名41位,足可見韓國媒體工作者近年推動改革的努力與團結。與談人董思齊也同意這點,並為在場觀眾作更進一步的補充。

董思齊認為,一直以來韓國媒體改革所討論的,始終是媒體如何保持中立的問題,這可能和政界中進步派與保守派透過媒體爭奪發言權有關。在上述電視台的抗爭運動前,報業也曾發生「反朝中東運動」,當時全國三大報--」鮮日報」央日報」亞日報由於一面倒支持執政者,又佔了1990年代全國市場70%,引發信任危機,可稱作是前一波媒體改革運動。

而自1997年金融海嘯後,韓國大舉建設網路,促成了如OhmyNews等新型媒體出現,2008年後網路應用度已遠高於台灣,現今也和台灣一樣,面對假新聞衝擊社會、民眾普遍不相信媒體的問題。

反過來思考,為何當媒體型態一改變歷史又會重演呢?

董思齊向尹碩斌提出他的觀察。一是信任度低下的問題,根據英國牛津大學長期追蹤的數位新聞調查(Digital News Report)內文指出,韓國只有約 25%的人相信媒體的報導,是所有調查的37個國家中最後一名。

有趣的是,韓國調查報告的下一頁便是台灣,報告指出台灣人約有32%會相信媒體報導,為倒數第五名,這個數據讓他有些訝異,「我一直覺得好像沒有那麼高,應該還要再更低一點。」但這也顯示了台韓民眾面對媒體的不信任感之深,不難明白為何會出現「垃圾記者」或「小時不讀書,長大當妓(記)者」的說法。

然而,媒體信任度低下實和第二個結構性問題有關。目前擁有全韓最高信任度的媒體是JTBC(中央東洋廣播公司),為報業財團旗下的電視台,令人懷疑公司與資本家的關係。如何透過法律,讓媒體能徹底擺脫來自資本和政權的影響,董思齊認為這可能是比抗爭還來得急迫且重要的事。

最後一個問題是如何讓多元觀點並陳,又不對新聞自由造成傷害。他解釋,儘管韓國的媒體改革強烈靠攏進步派,但同時仍應保障另外一群人的言論,尊重他人言論自由是重要的民主價值所在,並維護媒體的客觀公正性,這是往後韓國媒體需面對的處理難題

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董思齊認為,一直以來韓國媒體改革所討論的,始終是媒體如何保持中立的問題。圖:劉耘天攝

所有新聞工作者都應具備「照亮世界」的使命感

文在寅總統推動的媒體改革政策執行率是0%。」

2017年,具有社運背景的文在寅總統出任總統一職,也承諾媒體改革相關政策,當被問及成效如何時,尹碩斌毫不留情直言,目前政府並無心於此,儘管已獲得行政和立法部門的承諾,他也對於毫無執行感到遺憾。不過,由於明年韓國將舉行國會選舉,全國媒體工會可以透過遊說和支持國會議員,繼續推動改革。

至於未來應如何落實獨立的編輯權,尹碩斌以2000年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發表的媒體自主宣言中的方案來解釋,在報紙與電視台內部設立民主媒體視聽委員會,由此組織和工會一同監督,有任何問題皆可要求報導者或社長出面道歉,或透過勞資協調處理

此外,工會亦可對錯誤報導提出抗議,若公司無法回應問題,則工會也可以行使罷工權。然而,他也坦承這條罷工規範有不法之嫌,引發外界抗議,但他認為記者就是比一般人更有正義感、勇於堅持正確的事,所以他認為這條仍應保留,並希望能推動各家媒體將獨立的編輯權視為一種義務,而不是需要另訂規範來管制的負擔

我們若能真實報導的話,能不能救起更多人呢?

講座最後,尹碩斌亮出右手掛著紀念世越號事件黃色手環,感嘆了一句,也表達出這波媒體改革運動中,所有參與的媒體從業人員的心聲。他表示,身為記者的責任感和宿命感,是讓工會能團結成員、展開行動的重要關鍵 。唯有推動媒體改革,讓韓國媒體能從政治權力和資本中獨立出來.記者們才能守住新聞價值與言論自由,贏回大眾的信任,才能在假新聞氾濫、迷霧重重的當代社會,報導出真相。

公共電視台的罷工,是媒體公正化的基礎。影片來源:大塊文化出版@YouTube頻道(CC BY-SA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