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獎20週年|新聞報導專案獎助計劃

高山農業崩壞現形記 //

線上連結

【重磅調查:高山農業崩壞現形記 | 戳入 60 年病灶,直擊 7 大山區】

夏天吃到的高麗菜,很多都來自台灣高山,這是人定勝天的奇蹟?還是破壞環境的罪狀?有人愛吃高山水果、喝高山茶,有人卻拒絕消費,高山農業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上下游》費時一年多進行田調,記者上山二十多趟,蹲點超過百日,採訪超過百人。我們以中橫的大梨山地區為核心,幅射至中橫支線(台7甲、台14甲)和力行產業道路,進行三大高山作物的調查:高山茶、溫帶水果及高麗菜等短期蔬菜。
我們現場直擊,高山濫墾的狀況遠比想像中嚴重,青山變成醜陋的癩痢頭,坡地支離破碎、面目全非。記者探訪各種農民:平地人、原住民、榮民、移工,爬梳他們上山的背景,如實描繪生活樣貌。我們也鎖定七大熱區,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展開一萬多筆土地的圖資盤點,赫然發現這些高山農地有高達 1/4 是違規使用,1/10 超限利用,面積各上千公頃。
超載的農作讓山林難以負荷,我們直擊生雞糞、農藥、石灰、垃圾⋯⋯大肆污染土地,畫面觸目驚心。而高山土地也淪為炒作的商品,侵害原住民權益。種種難解習題,長年被雲霧遮蔽,乏人問津,政府鞭長莫及,甚至置若罔聞,直接放生高山農業。
在本專題中,學者和農民都指出,高山不是不能務農,但需要找到農業與自然生態兼顧的方法,且已有許多成功案例值得效法。我們爬梳文獻發現,高山農業從來不曾有過這麼大規模而深入的田野調查。雖然高山農業盤根錯結,它背負著一甲子的歷史脈絡,但《上下游》作為農業媒體責無旁貸,我們一舉揭開這個影響後代子孫的歷史共業,盼望台灣社會共同激盪、尋找解方。

團隊成員

作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