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十二屆「卓越新聞獎」

報獎流程、獎勵辦法 Q&A

一、關於獎項定義

Q1-1:何謂「突發新聞」?

A:突發新聞是指非預期性突發事件(如災害、政治/社會動盪等)之相關新聞報導, 本獎獎勵在時間壓力下能準確報導並提供背景訊息,以增進閱聽眾對突發事件知情及理解的優秀作品。

Q1-2:何謂「特寫新聞」?

A:特寫新聞是指對事件、人物、趨勢、理念或重要話題的新聞報導,特別講究寫作風格、文字品質及敘事技巧,報導觀點及感染力亦是評選重點。

Q1-3:何謂「解釋報導」?

A:解釋報導是指對重要而複雜的事件或議題,能說明解釋其發生原因,並對其脈絡進行深度分析之報導。

Q1-4:何謂「調查報導獎」?

A:所謂「調查報導」是指透過深度採訪、資料收集分析等方式發掘大眾未知事實之報導。調查報導常被視為媒體專業的表徵;不同於一般的報導,一件調查報導作品的完成,意味著新聞工作者通常必須獲得媒體機構的支持,才能以長時間投入耗費人力與金錢的特定新聞題材:包括結構性不正義、政治弊案、企業醜聞等等,藉此揭露被權勢者所刻意掩飾、隱藏的惡行。

Q1-5:國際新聞或兩岸新聞報導要如何報名?

A:「國際新聞獎」是為了特別獎勵國際新聞報導而設,特別強調記者親至現場報導,而非編譯。國際新聞(包括兩岸新聞)可就其作品內容之文類屬性或其作品優點,選擇報名「國際新聞獎」、「突發新聞獎」或「解釋報導獎」等其他獎項。

Q1-6:新聞評論獎的參加作品可包含哪些形式的新聞評論?

A:「新聞評論」包括社論、短評、評論性個人專欄、評論性漫畫等方式呈現的評論。

Q1-7:電視類的「新聞節目獎」指的是哪一類的新聞節目?

A:本獎獎勵作品為固定時段播出之新聞節目,需有新聞編採或編譯、由主播播報,包含每日新聞及雜誌型新聞節目兩類,每日新聞如:晨間新聞、午間新聞、晚間新聞等;雜誌型新聞節目如:我們的島、民視異言堂等。

Q1-8:新聞敘事創新獎獎勵重點為何?如何參賽?

A:新聞敘事創新獎之宗旨為鼓勵媒體以創新方式提供新聞內容,並能增進閱聽眾對新聞的理解。本獎所鼓勵之創新,不限於數位科技,也包含其他敘事手法。技術本於輔助新聞呈現與理解,以適於說好新聞故事為目標,而非炫技。
新聞敘事創新獎為不分類獎項,各種媒體型態(文字、圖像、聲音、影音等)皆可參賽,請依獎項辦法規定之參賽作品規格送件。參賽其他獎項之作品若符合敘事創新者,可同時報名兩個獎項。

Q1-9:電視及網路(影音)類「深度報導」如何劃分短篇ヽ長篇?

A:短篇ヽ長篇以20分鐘為界,作品時間長度20分鐘以下(含20分鐘)者屬短篇,作品時間長度超過20分鐘者屬長篇。

二、關於網路報名

Q2-1:本屆一樣全面採網路報名嗎?

A:本屆報名一樣皆採填寫網路報名表單方式,參賽者可於卓新獎基金會官網連結各獎項報名表,於網路上填寫報名資料。待主辦單位審核確認報名資格後,參賽者再依所獲得之作品編號上傳參賽作品即可。若有困難者,請聯繫本會個案處理。

Q3-2:網路報名如何繳交參賽作品?

A:參賽者填寫報名表單送審確認後,每一作品將獲一組編號及上傳作品之網址,欲上傳之作品請以「編號+作品名稱+文章順序編碼」為檔名,例如「11001一銀ATM被駭系列獨家報導之1、之2……」,並至指定之網址依序上傳。各類媒體形式參賽作品繳交方式如下:

◎ 網路媒體:請於報名表單相關欄位中填寫參賽作品網址,並請註明文章順序,以利評審依序審閱。為求比賽之公平,網路媒體的參賽作品應以報名時之截稿為準,報名後不宜再修改,請參賽者提供報名時之作品截圖,以作為必要時徵信之用。

◎ 紙本媒體:可於網路上傳作品PDF檔或郵遞實體報紙/雜誌。考慮到作品最佳呈現形式,較大篇幅之報導建議郵遞實體作品。郵遞實體作品時,請提供一式七份。

◎ 新聞攝影:請依獎勵辦法相關規定上傳照片JPEG檔及刊印本PDF檔。

◎ 聲音媒體:請上傳作品MP3檔。

◎ 影音媒體:請上傳作品MP4檔,解析度:1920*1080,長寬比:16:9。

Q2-3:網路報名時如何繳交參賽人身分證影本?

A:為確認報名者為報導者本人,網路報名時請於上傳參賽作品時,一併上傳參賽者(參賽代表人)身分證影本。

三、關於參賽資格

Q3-1:哪些媒體可以參賽不分媒體類獎項?

A:所有媒體類型皆可參賽,包含文字、聲音、影音及多媒體作品等,也就是all media。

Q3-2:哪些節目可參賽電視及網路(影音)類「新聞節目獎」?

A:除原有每日播出之整點新聞外,也開放固定時段播出之雜誌型節目參賽,例如:華視新聞雜誌、民視異言堂等。

Q3-3:針對新聞議題或事件所作之訪談節目能否參賽「廣播新聞獎」?

A:廣播(radio)節目針對新聞議題或事件進行相關人士之訪談或新聞分析,與報導同為處理新聞,可以參賽。

Q3-4:哪些Podcast作品可以參賽「Podcast新聞節目獎」?

A:podcast在歐美已蔚為潮流,台灣也有不少媒體製播podcast新聞節目,有鑑於此趨勢,卓新獎於2020年新增「Podcast新聞節目獎」。凡符合卓新獎獎勵辦法第二條獎勵對象所製作之podcast新聞節目皆可報獎。除原生節目外,廣播電台現有radio節目上架podcast者也可參賽,並請於報名表單上勾選參賽作品是否為原生。

Q3-5除機構內記者獨立記者外,一般人可以參賽「Podcast新聞節目獎」嗎?

A:近年Podcast節目蓬勃發展,除傳統媒體無一缺席,一般人憑藉此較低門檻的技術,也可以用聲音做新聞。目前Podcast新聞節目新聞來源多引用其他媒體所編採之報導,加以評述或延伸訪談,與新聞評論有相近之處。因此,考慮Podcast新聞節目的多樣性,本獎開放非以新聞為主業但長期製播之本國籍人士參賽。

Q3-6:以新聞為主業之自由投稿人(freelancer,含獨立記者)部分,本國籍及非本國籍之差別何在?

A:在以新聞為主業之自由投稿人部分,本國籍自由投稿人之作品不論刊登於本國媒體或境外媒體皆可參賽,非本國籍之自由投稿人則限以刊登於本國媒體之作品參賽。

Q3-7:不少民間社團兼有發行雜誌,可以參加嗎?

A:卓越新聞獎之宗旨在於鼓勵「專業」「新聞」媒體機構或媒體人,其刊物以一般閱聽大眾(不特定閱聽人)為對象者。

Q3-8:為何平面及網路(文字)類「新聞評論獎」限個人參賽?

A:近年有多人多篇文章所組合而成的系列評論文章參賽,評審認為團隊作品文章品質容易參差不齊、論點及文風不一致,新聞評論應展現評論者個人觀點、風格、文采、視野並自負文責,在評審建議下,本屆新聞評論獎限個人參賽,不接受多人作品。

Q3-9:新聞評論獎之參賽作品出處相關規定為何?

A:新聞評論獎之作品不限社論,亦包含短篇評論、漫畫,除刊印於報章雜誌或專業新聞網站者外,發表於作者個人所設之新聞性、時事性網站或部落格文章亦可合併參加。

Q3-10:網路媒體的程式設計人員、編輯能否參賽?

A:有鑑於網路新聞之編輯及程式技術對其新聞敘事方式的影響日增,在新聞報導編採上,程式設計人員及編輯不再只是技術的提供者,而更趨近於journalist。鑒於此新趨勢,若網路媒體之編輯、程式設計人員對參賽作品新聞內容呈現具有關鍵性貢獻,可列入參賽者名單。

四、關於專業新聞網站作品

Q4-1:「專業新聞網站」之定義為何?

A:所謂專業新聞網站,為以新聞採訪、編輯、發佈及評論等新聞工作為主要功能之網站,但實習性質之學生報網站及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產生內容,例如:YouTube、非新聞性部落格、WIKI等)不在獎勵範圍內。

Q4-2:專業新聞網站之作品如何報名?

A:專業新聞網站之參加作品以文字為主者,請報名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獎項;作品以影音為主者,請報名電視及網路(影音)類獎項;作品以聲音為主者,請報名廣播及網路(音頻)類獎項,並依各獎項之參加作品規格送件。不分類獎項則不受上述形式限制。

Q4-3:我是學生,在專業新聞網站擔任特約記者,可以參加嗎?

A:可以。只要是非實習性質之作品,即可參加。

Q4-4:我是報社記者,作品分別發表於報紙及專業新聞網站,可以合併參加嗎?

A:可以。參加作品以事件或議題為單位,分別發表於報社、雜誌社、廣播及電視,可以與參加人於專業新聞網站發表之作品合併報名。

五、關於報名方式及參加作品規格

Q5-1:雜誌型新聞節目非每天播出,如何檢送指定作品?

A:參賽「新聞節目獎」者需檢送指定作品及自選作品,雜誌型新聞節目之指定作品,是依主辦單位指定之日期,提供該日期當週(一週起迄為週日至週六)播出之同時段作品參賽。假設指定作品日期為6/1(),則檢送當週(5/28-6/3)播出之作品,若該節目固定於週五播出,則檢送6/2播出帶參賽。

Q5-2 :藝文評論可否參賽「藝術與文化新聞獎」?

A:藝文評論請參賽「新聞評論獎」。

Q5-3:廣播類「Podcast新聞節目獎」如何報獎?

A:Podcast新聞節目報獎時,請以整節節目為單位,檢送同一製作人或團隊製播之同一節目的兩集完整作品參賽,參賽作品總時數不得超過兩小時。

Q5-4:參賽「新聞敘事創新獎」有什麼注意事項?

A:參賽時請於報名表單中說明作品創新之處,若入選,拍攝一分鐘短片介紹入選作品創新之處,供評審決選時參考。

Q5-5:參加不同獎項之作品內容可以部分重疊嗎?

A:不可以。本會獎勵辦法規定「同一作品不得報名一個以上之獎項」,目的即在於由參賽者依作品之優點選擇最適合的獎項參賽。但有參賽人將參加A獎項之作品,加上同一主題另一相關報導後再參加B獎項,造成A、B獎項之參賽作品有二分之一以上之重疊,違反本會獎勵辦法之精神,請參加者務必避免同一作品重複參賽。但新聞敘事創新獎及電視類「新聞節目獎」除外,「新聞節目獎」兩集參賽作品之內容可為其他獎項參賽作品之一部份,重疊處以五分鐘為上限。

Q5-6:參加作品如為多篇報導,所有報名作品一定要在規定的收件時間範圍內嗎?

A:本屆之收件範圍為111年8月1日至112年7月31日間發表、刊播之作品,參加作品如為多篇報導,至少二分之一符合參加日期規定,超出參加日期之作品以半年為限,即不超出111年2月1日。

Q5-7:「新聞節目獎」的參加作品「自選作品」及「指定作品」所指為何?

A:「新聞節目獎」之「自選作品」由參加單位(指該節新聞之製作團隊)於收件範圍內,自行選擇一集具代表性之作品參加。「指定作品」則是由卓新獎基金會指定收件範圍內之某一天,由參加單位提出當日與自選作品同一時段之新聞節目來參加,非每日播出之雜誌型新聞節目則以指定日期當週(一週起迄為週日至週六)播出之作品送件。

Q5-8:電視及網路(影音)類「新聞節目獎」之「指定作品」日期何時公布?如何得知?

A:本會將於今年收件日開始前,即8月1日前,於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網站上(www.feja.org.tw)公布指定作品之指定日期,敬請密切注意。

Q5-9:主題說明表為何增加「是否接受報社以外之單位邀請或贊助採訪經費」此一欄目?

A:有鑑於近年來新聞置入性行銷的手法越趨精細,辨識也越來越困難,為正確評估該項報導之專業性與獨立性,歷屆評審團均提出應請參加單位事先告知是否接受贊助的要求,因此本會將其列入報獎資料填寫項目。本項資料將提供評審參考。要特別說明的是,接受經費贊助並不表示報導一定會有偏頗,評審團仍會以報導所呈現內容為判斷標準,請參加者據實填寫。

Q5-10:個別作品報名人數是否有限制?

A:卓新獎係以獎勵個別傑出的新聞工作者為宗旨,如果單一作品報名人數過多,將難以徵別及突顯個別記者的貢獻。因此,規定多人作品報獎時,應以具關鍵貢獻者為限,人數上限為五人,超過五人者,請改以機構團隊名義參賽,不列個人姓名。以團隊名義參賽者,請於報名表單中列參賽聯絡人,以利行政聯繫。若有入選或得獎,在典禮各項文宣品、VCR、獎座、證明等,僅列團隊名稱,不列個人姓名。

Q5-11:多人作品未超過五人者,所有成員皆須填寫報名表單嗎?

A:報名時請推派其中一人為報名代表,負責與主辦單位之間的聯繫。並於報名表中之「共同作者」欄目中,填寫所有參賽成員之姓名。若獲獎,將依報名表中所填寫之所有作者為得獎人,並按報名表中所列作者為發給獎金之對象。超過五人、以團隊名義參賽者,不用填寫成員姓名,若獲獎,獎金將一筆匯給機構,若得獎團隊非機構法人,則由參賽代表人代領,由得獎團隊自行分配。

Q5-12:同一件作品,可以報名多項獎項嗎?

A:同一件作品限報名單一獎項,例如,參賽作品不能報即時新聞獎,又要報深度報導獎,請報名者自行選擇最適合的獎項參賽。但新聞敘事創新獎除外。

Q5-13:同一參加者,可以在同一獎項中報名兩件以上之作品嗎?

A:同一參加者在每一獎項中,只能選出一件作品參加。請參加者選出收件年度內最優秀的作品參加。

Q5-14個人多人團隊及機構的參賽限制有何不同?

A:卓新獎各獎項可由個人ヽ團隊或媒體機構報名參賽,其參賽件數ヽ入選或得獎露出ヽ得獎獎金匯款等各有不同,表列說明如下:

Q5-15:同一參加者,可以用不同作品報名不同獎項嗎?

A:可以。例如,某報社記者甲君可以用A作品報名突發新聞獎,用B作品報名解釋報導獎。

Q5-16:同一份報名表單,可否填報多項獎項?

A:一份報名表單限填一件參賽作品,每欄均請清楚填寫。

Q5-17:參賽作品若由多人共同採訪報導,成員中如有人已離職,作品仍具參加資格嗎?

A:作品仍可參加。離職者是否列入參賽者名單,參加單位可自行決定,但應盡告知報獎作品上有列名但已離職者之義務。

Q5-18: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參賽作品,若繳交實體作品,七份都必須是原件嗎?

A:只要1份原件為代表,其餘6份可用影印本。特殊因素無法取得原件者,請附上縮印的全版報紙,證明該作品確曾在參加期限內刊出過。雜誌類作品請裁剪、影印要參加的文字內容,勿送整本雜誌。

Q5-19:新聞攝影獎(單張 / 系列)為何必須以個人名義參加?

A:本獎旨在鼓勵個別優秀記者之作品,新聞攝影獎請以個人名義參加。

Q5-20:新聞攝影獎參加作品皆須刊印於媒體上嗎?

A:考量到新聞攝影作品容易受限於報紙雜誌之版面空間而難以有完整的表現,為鼓勵優秀系列作品參加,系列作品報獎時僅需其中一張照片曾被刊印,但單張作品仍以已刊印者為限。單張新聞獎參賽作品可為系列新聞攝影獎參賽作品的其中一張。請參加人務必以個人拍攝之作品參加,若有發生侵權或造假情事,本會將依獎勵辦法規定,取消入選或得獎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