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不只要揭露問題、還得討論解決方法 美國新聞人提倡「解方新聞學」

劉艾波|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在民主社會裡,媒體作為「第四權」的角色,具有監督政府、揭露社會問題的功能。在當前世界因社會不平等、政治兩極化、種族主義、環境危機等多項危機而步履蹣跚時,新聞業也面臨失去公信力、讀者流失的問題。美國一群資深新聞人組成了非營利組織「解方新聞學網絡」(Solutions Journalism Network),提倡「解方新聞學」(Solutions Journalism)──關注社會問題的「解決策略」,盼能重建新聞的公信力,讓報導帶來改變社會的力量。
一反「揭露問題」的傳統新聞調性 解方新聞學強調「解決策略」
相對於過去報導著重在「揭露問題」上,解方新聞學以批判和清晰的視角,解釋人們如何嘗試解決共同的問題。「解方新聞學網絡」相信,好的新聞報導除了探討社會議題本身,也應涵蓋人們對此議題的回應。或許在居住議題、氣候變遷、投票率低等艱鉅的議題上,解方新聞學有機會改變社會對公共議題的討論方向,帶來更具建設性的內容,並緩和當前嚴重的社會對立。
「解方新聞學網絡」指出,解方新聞學具有四大組成要件。首先,解方報導必須關注社會問題的「回應」,並探討此回應能否發揮效益及其背後原因。其次,好的解方報導具有洞察力,能從過去的回應汲取經驗,讓有相似問題的人可作為參考。
再者,解方新聞學的論述必須建立在證據上,透過質化結果或數據來呈現「效益」,並描述這些證據可以和不能證實的各個面向。其中,記者可以報導具創新但缺乏證據的回應,但必須如實呈現缺乏證據的部分,並解釋此回應的新聞價值。
最後,解方新聞學必須揭露這些回應的不足之處。沒有一個解決策略是完美的,有時它能成功,但在別的情境下卻失敗了。報導這些解方的限制非常重要,負責的記者必須如實呈現一項解方遭遇失敗的來龍去脈。
美國新聞工作者成立NGO 推廣解方新聞學
「解方新聞學網絡」自2013年成立以來,致力於和媒體公司與大學傳播學院合作,教導在學學生與實務工作者這套新的報導論述策略。截至2020年,已有將近400個新聞編輯室採用解方報導,跨足中南美洲與歐洲。
美國有部分媒體也透過解方報導獲得了新聞獎,或因此提升了訂閱數。「解方新聞學網絡」相信,這是解方報導重建新聞公信力的跡象,也是增加公民意識、進而支持新聞業的力量。
從讀者的角度,描述問題的報導令人悲傷而無助。英國牛津大學路透社新聞研究所的研究早已證實,新聞帶來的負面情緒以及對新聞失去信任,是民眾迴避新聞的兩大主因。而解方新聞深入研究民眾對問題的回應及其成效,有望解決民眾迴避新聞的問題。
美市調公司調查:多數讀者認為解方報導「令人振奮」
根據「解方新聞學網絡」委託市調公司「SmithGeiger」在美國6個城市對638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51%的受訪者表示更喜歡看解方報導,32%的人偏好看問題導向的報導。整體而言,解方報導在「對當地帶來的改變」、「資訊深度」、「敘事品質」、「信任度」等各項指標上,都高於傳統的問題導向報導。
在這項調查中,79%受訪者相信,探討生活環境面臨的問題、同時報導當地民眾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非常有意義而且重要。對於「報導是否令人振奮」這點,偏好解方報導的人是選擇傳統報導的將近兩倍。受訪者也認為,解方報導較能改變他們對議題的理解,也較願意再次閱讀報導。
實踐解方新聞學有困難?瑞典資深編輯傳授五招
儘管解方新聞學有許多優點,近年來也在歐美新聞界中逐步成長,但許多新聞工作者深陷於既有的工作節奏的迴圈,傾向維持既有的工作方式。他們雖然希望參與更多解方報導,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此,瑞典媒體《瑞典在地》(The Local Sweden)資深編輯艾瑪洛弗倫(Emma Löfgren)提倡了五個將解方報導帶入新聞編輯室的方法。她強調,這五項改變不需要多餘的經費、時間、人力或徹底改造新聞編輯室。此外,採行解方報導還更能滿足閱聽人的需求。
一、好好認識解方新聞學,知道它是什麼,以及不是什麼。
根據「解方新聞學網絡」的定義,解方新聞學不只要關注問題,也必須呈現社會對此問題的回應,並從中汲取經驗給大眾。解方報導還要提供解決方式能否成功的證據,並將解決策略置於更大的脈絡討論,不能迴避它本身的限制。
但我們要認知到的是,解方新聞並非報喜不報憂的正向內容。
《德國之聲》記者克莉絲緹娜布拉克(Cristina Burack)說:「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解方新聞是『糖衣新聞』,以為它是選擇性地報導正面事件。但不是這樣的,解方新聞是批判、全面的報導方式。如果你嘗試將解方新聞學引入編輯室,你必須確保不會有任何誤解,否則改變會很困難。」
因此,要成功引入解方新聞學,必須從明確的溝通開始。
二、聰明劃分報導內容的優先順序
洛弗倫指出,她開始當記者時,認為每個報導都需要一樣多的關注、引述一樣多的內容。但她的編輯告訴她,降低在某些報導的時間並增加花費在其他報導的時間,可以增加她的報導的影響力。
名人的娛樂報導可能可以帶來更多流量,但不需要花費和調查性報導一樣多的時間。記者可以重新檢視在每個報導花費的時間,並思考最終目標。如果面臨點閱率的壓力,也許可以把這類快速完成的報導當作緩衝,讓你有更多時間在解方報導上。換言之,是在短期業務目標的掩護下,執行長期的報導使命。
當你證明解方報導對收入有幫助時,也許可以慢慢商業目標,改變整個新聞編輯室的營運方向。
三、有效管理人力
洛弗倫說,她曾任職的一家報社,會固定從聖誕節假期的輪班表中空出一名記者的人力,讓他可以預先為人手不足的假期製作內容。以此為例,新聞編輯室可以在不增加記者工作量的情況下,調整基層員工的日程安排,輪流製作簡單和困難的內容。
也就是說,如果記者每天有產出一定數量報導的壓力,新聞編輯室可以將許多簡單的工作分配給部分記者,空下其他記者的人力,讓他們有清晰的頭腦聚焦在解方報導上。
四、在每個報導中使用一種解方報導的策略
解方報導不需完全獨立於其他報導,也不需要總是有使命感。當你寫新聞時,可以試著使用一種解方報導的要素。例如採訪老師教育問題時,別只問他問題所在,多問他要怎麼做才有機會改善。你也可以嘗試搜尋歷史資料,呈現過去這個改善方案曾經成功的案例,抑或尋找其他地區的成功案例。
要實踐解方新聞學,不需追求完美的調查性報導,它可以只是報導中的一句話。關鍵是從微小之處開始。
五、永遠記得下一步
在完成一項解方報導後,務必思考下一項報導計畫;當你在一則簡單的報導裡納入一項解方新聞學的要素,記得在下一個例行採訪工作納入「該怎麼辦」這個問題,看看解方新聞學會把你帶去哪裡。
在此過程中,試著找到每則報導的重要性,使用解方報導的策略。這不僅是向讀者證明你在報導工作的長期投入,也是一種有效的時間管理。當你學到解方報導的基本功,你就能在不額外工作的情況下,從解決策略的角度思考報導內容。最後,你還能將解方新聞學的實踐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參考資料:
- Solutions Journalism Network
- Solutions Journalism Medium: 〈The Top 10 Takeaways from the Newest Solutions Journalism Research〉
- The Fix: 〈Five manageable ways to introduce solutions journalism to your newsroom〉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2022卓新沙龍紀實No.1|氣候報導不是只有冰山、北極熊! 劉光瑩:氣候和所有產業息息相關
- 政大傳院Media Talks|先做為一個人,才做為一名記者 何日生:建構式新聞是記者素養的重要基礎
- 點出問題到提出解方 才是完整的調查報導/吳佳穎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