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琦先生是台灣唯一獲選為世界頂尖紀實攝影專業組織「馬格蘭通訊社」終身會員的專業新聞攝影師。截至2021年9月,該通訊社僅存的42位在世終身會員中,全亞洲僅有兩位,張乾琦先生為其中一位。
張乾琦先生成長於台灣,高中接觸攝影,大學全心投入,並受《人間》雜誌影響,汲取了對紀實攝影美學風格及工作態度的養分。赴美學習攝影後,即在美國各媒體任職,作品曾刊登於美國《時代雜誌》、英國《泰晤士報》、法國《費加洛報》、《國家地理雜誌》等國際重要新聞媒體,並獲全球各大美術館及攝影節邀展和典藏。

其重要的作品包括四本攝影集:以龍發堂精神病患為主題的《鍊》(The Chain)、反諷臺灣婚紗攝影生態的《我願意》(I do I do I do)、揭露臺灣仲介越南新娘真相的《囍》(Double Happiness)、思索跨國移動時空轉換的《時差》(Jet Lag)。
並自1992年開始,長期紀錄美國紐約唐人街的中國移工生活。近年更以結合聲音、動態與靜態影像的多媒體形式發表《逃離北韓》,記錄「脫北者」的逃亡旅程。2022年二月烏俄戰爭爆發,五月初,張乾琦隻身前往烏克蘭境內進行拍攝。
作品曾獲得「美國年度新聞攝影獎」、「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日常生活類」首獎、「尤金史密斯人道攝影獎」。其凸顯普世價值,以超越語言文化隔閡的的紀實影像觸動人心,讓臺灣觀點得以在世界頂尖舞臺佔有一席之地。
得獎理由
新聞攝影經常不是新聞媒體的主流,但是,透過影像呈現出的新聞視角,卻帶著超越文字的魅力,影響更久更深遠。
張乾琦不只有人道主義的關懷,亦有人類學家的田野與同理,細緻觀察對象及其與場域、整體環境的關係,亦能因為同理與客觀,精確描述報導對象的狀態及處境。為了深入議題,他恆常把自己放在第一線與報導對象在一起生活,深具全球性視野,卻又聚焦於無人關注的角落,是一位持續固守在第一線新聞崗位上的攝影工作者,用鏡頭表達他對新聞事件或社會現象的洞察力,影像震撼,為同儕表率。

我們需要瞭解媒體。媒體就是環境、就是文化!
歡迎訂閱「卓越新聞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