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梅|在疫情陰影下追趕跑跳碰!東京奧運即時新聞採訪紀實(下)

林靜梅|卓新獎得主・採訪 2020 東京奧運的公視記者
如果要說,小林同學過關斬將,讓我能在巴西記者前耀武揚威,那也是因為,他在遭遇亂流時沒有慌,而是忙著堅持到底。能進場拍攝比賽,尤其賽後訪問選手本人,採集第一時間的真實反應,真是記者最大特權無誤。
前情提要:
〈林靜梅|在疫情陰影下追趕跑跳碰!東京奧運即時新聞採訪紀實(上)〉
40 歲的莊智淵,一個人的武林感動了全台灣人。而 19 歲的小林同學——林昀儒,他眼中的武林又是怎麼樣的風景?
愛爾達、公視、東森三大電視台的聯合採訪團必定有磨合,林靜梅這位資深記者又是怎樣用敏銳的新聞鼻挖掘出動人的體育故事?
小林同學的武林:所有比賽「重新開始」
暱稱「小林同學」的林昀儒,心理素質強大。圖:Getty Image (CC BY-NC-SA 3.0 International)
採訪桌球比賽,也發生有趣插曲,就在好手林昀儒,奪下混合雙打的銅牌隔天,我前往採訪單打比賽,奧運菜鳥基本上都是被派跑 32 強、16 強等賽事,他率先遭遇瑞典小將,只花 40 分鐘就拿下,延續發燙手感,我在採訪區膚淺問他,有無特別感覺?小林同學淡淡回說,所有比賽「重新開始」。
下午繼續跑他的 16 強,本想台灣 20 年來再現的天才,肯定輕鬆拿下,下午場沒申請到採訪許可,加上超想偷看郭婞淳的金牌戰,就跳過採訪好了。然而上午的收音有些問題,攝影搭檔希望重訪,呼喚我快去等,我疲勞的良心這才醒了過來。
這場對上日裔巴西選手坪井(Gustavo Tsuboi)的比賽,勢如破竹連拿 3 局,我以為第 4 局肯定速迅拿下,深怕選手會快速離場,我將來不及堵訪,但到了現場發現有記者在大聲喝采,嗯,第 4 局輸了。
當下真的很希望快點贏(才好早下班),恨天不從人願,小林同學一失分,這位巴西記者就歡呼,整把火直接燒起來。捍衛國格又要保有優雅氣質,我在林昀儒得分時,小小握拳振臂,只是當他連掉兩局時,我沒什麼機會這樣做,才在內心小劇場,接受今天無望早點下班的事實,眼看第 6 局也快要失守的小林同學,竟然領先了,12:11 覺得不要急著囂張,心臟就快停了,賽末點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拜託還要再 1 分才能贏,沒有問題 13:11,這時我不想再壓抑,高舉右臂用力跳起來,大喊一聲,「水啦!!」
林靜梅採訪小林同學的影片,在網路點擊數高達 22.8 萬次。影:愛爾達體育家族 ELTA Sports@YouTube頻道(CC BY-SA 3.0 )
馬上就戰鬥位置,等小林同學過來,當然是一定要問,好端端都快贏了,怎麼會?⋯⋯小林同學 19 歲,就算活兩趟 19 歲,還是比我幼齒,但他鎮定程度把我拋出宇宙之外,我一貫膚淺,就喜歡問感覺,問遭遇亂流時,「你有慌嗎?」
小林同學回:「自己是也有想到還會被追上,因為在接發球,其實一開始就不是接得特別好,他發得也都⋯⋯其實自己也都知道,但是就沒接那麼好。」,接著不疾不徐補充,「但是至少最後有再堅持救球。」
世界排名第 6 的他,一不小心有可能止步 16 強,他沒有慌,他有預期,而且堅持下去。贏得獎牌的賽事固然精彩,但一關一關推進的資格賽,一樣扣人心弦。如果要說,小林同學過關斬將,讓我能在巴西記者前耀武揚威,那也是因為,他在遭遇亂流時沒有慌,而是忙著堅持到底。
能進場拍攝比賽,尤其賽後訪問選手本人,採集第一時間的真實反應,真是記者最大特權無誤。
我曾與來自西班牙的記者聊到,這次防疫措施是否造成採訪上的實質衝擊,該名廣播記者說,限時採訪 90 秒,有時會有彈性、會通融,但她也提及其他同業,因為場館限制採訪人數,導致無法進入工作,大家都氣死了。
為日本奪下桌球混雙金牌的天才少女伊藤美誠(ITO Mima)再繼續拚戰女單,賽後接受專訪的大陣仗畫面,處處嚴格遵守 2 公尺、90秒等採訪規定。圖:林靜梅提供
三大電視台聯合採訪團的磨合
除了奧組委的相關防疫規定,自家採訪團也有不少磨合的功課要做,其實出發前,雖然我個人非體育主線記者,但長年的採訪經驗與寫過不少體育賽事,自認還算有些底子。
此次聯合採訪團的組合,先前提過,包括愛爾達、東森、與公共電視,很明顯本台與其他兩台調性差異大,也無商業收益壓力,儘管從頭到尾都知道我們的證件,掛在愛爾達的頭銜之下,但倒是到了東京才知道,所謂中華隊奪牌機率高的賽事,應由愛爾達主跑。
個人推測是投入成本多寡導致,出發前有大致詢問主跑同事林曉慧,各台約略投入的轉播成本,掌握到差距甚是巨大,也因此自知處境,並無立場爭取想跑有望奪金選手賽事,但正面思考,可以去跑其他金牌戰賽事,事後證明收穫無限。
由於只有愛爾達有網路轉播權,所以林靜梅精彩的採訪在影片中看不到記者及所屬媒體的名字。雖然分到的採訪線不是台灣奪牌有望的賽事,林靜梅依然能以獨到的新聞嗅覺挖出好新聞。影:愛爾達體育家族 ELTA Sports@YouTube頻道(CC BY-SA 3.0 )
就像去跑男子 3 米跳板跳水金牌賽事,卻幸運跑到日本跳水老將寺內健,參加 6 屆奧運的最終場。這場比賽預期由中國選手金包銀,然而賽中一陣躁動,原來是寺內健失常。年逾 40 的他,相較一般跳水選手 10 幾 20 來歲,可說是長青一族,他的最後一場奧運比賽,第 3 跳幾乎手腳一起入水,身陷失敗。
他在最後一跳,跳出 6 跳中的最高分,完美收尾但名次確定墊底,這時場上出現此起彼落的掌聲,接著大家都站起來,為他鼓掌長達 1 分鐘或更久,一瞬間神性充滿,不一定只有拿下金牌的人,才能贏得喝采,運動員展現了失敗、面對、奮戰、完成,這麼不甚完美又崎嶇之路,走完全程依舊動人,他們輸給自己又戰勝自己,失敗者沒有獎牌,但有眾人尊敬印記的勳章。
賽後,不會說日語的我硬著頭皮跑去採訪他,有些冒失但強調來自台灣,他便欣然受訪,他說,「一路參加下來也會有很多艱辛的事情,但是能迎向挑戰,是非常棒的事情,努力就有相應的成果,我是抱持這樣的信念努力到今天,如果能傳達出去就好了。」
圖右是林靜梅的攝影搭檔,採訪文字和攝影必須相互緊密配合。這張照片的故事是,林靜梅離開拿東西,寺內健過來受訪,所以攝影記者就左手持攝影機、右手舉 Boom 棒收音。林靜梅剛好下來,從後方留下的珍貴側拍照片。圖:林靜梅提供
見證運動員拚戰到底,那種持守與莊嚴的神聖,閃閃發光,儘管未獲獎牌,但對我而言,這是一場超越獎牌的比賽,墊底者最大的鼓舞就是,你可以抬頭挺胸,只要你對得起自己的努力與付出。
這趟任務長達 20 天,第一批同事更長 26 天,大概連續吃了半個月的超商微波食物,有同業說得好,這是體力與戰力的極大考驗,我個人年近半百,所幸中年婦女素日有健身習慣,肉體還算堪用,可能也因為身處於在眾多頂尖選手,全力以赴、堅持到底的氛圍中,我也頗受感染與鼓舞。
圖1:由於東奧防疫泡泡規定,林靜梅前 15 天採訪幾乎都靠超商微波食物果腹|圖2:即使回到住宿處也必須要抓緊時間為採訪做功課。|圖3:回旅館的接駁車上,各國記者都抓緊時間趕稿,林靜梅也不例外,趁機抓拍留念後,也回神專注在產出報導中。圖:林靜梅提供
ARIGATO:對史上最艱難奧運會的由衷感謝
這趟任務完成,我第一感謝的是日本人民,感謝他們承受這麼大的染疫風險與心理恐懼,儘管有人反對舉辦,我們仍進入你們國家,有幸採訪了這麼美好的運動賽事,對不起也感謝。
第二感謝是日本政府,這真是一場豪賭,付出這麼巨額的金錢與社會成本,東京的疫情從原本一天染疫人數千人,到我們離開時數千人,尚無法證明與東奧有直接因果關係,但日本政府與東京奧組委為防疫所做的一切,雖然無可避免限縮到採訪權,仍讓賽事順利推進與完成,我們也從中受惠不少,尤其是能報導中華隊選手表現得如此出色,與數不清激勵人心的故事。
很慶幸參與了一場史上最艱難奧運會的採訪任務,更慶幸沒有感染病毒,而是感染選手堅持到底的意志力。
圖1:這其實是違規動作(笑!)183公分的長腿少女羅嘉翎勇奪跆拳道女子 57 公斤級銅牌。她看到來自台灣的記者,非常貼心地彎下身來合影,林靜梅笑說當場有被警告|圖2:這才是正常 2 公尺、90 秒的採訪|圖3:羅嘉翎接受外國媒體採訪|圖4:林靜梅很慶幸參與了一場史上最艱難奧運會的採訪任務。圖:林靜梅提供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2021 卓新沙龍紀實 No. 3/林靜梅|現場的美德——即時新聞的原生、採集與肉搏
- 費恩斯|奧運熱 鄉民名嘴大開講 為何不能「讓專業的來」?
- 鄭仲嵐|外媒在東京的報導難處:追賽事之餘不忘勤於防疫
- 看奧運新選擇:體育賽事直播是 OTT 串流媒體大戰的新戰場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1)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2)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3)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4)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