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裡的「人情味」會否影響讀者對議題的看法和評價?

2020 年 09 月 30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專業

賴昀|特約記者編譯

近年來,公眾意見兩極分化的情形越發嚴重,新聞媒體應具有帶動議題討論、鼓勵持不同意見的群眾相互理解尊重的功能,而非加深分歧、激化矛盾。針對此現象,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媒體參與中心(Center for Media Engagement)透過研究,希望了解:

若在報導具有爭議的政治問題時,在新聞當中添加人性化的詳細資訊,是否能夠協助讀者化解分歧,並提高讀者看待新聞機構的正面態度?

實驗設計

在實驗設計中,媒體參與中心測試了兩種為新聞報導添加「人情味」的方式:

1.在報導中加入描述受訪者何以對某個議題形成某種看法的個人故事影片。

2.在引述消息受訪者說法時,將其社區聯繫、家庭關係、對其他議題的看法等個人訊息也寫進報導。

媒體參與中心的研究者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這些被加進報導的人性化細節產生不同的結果。在報導增加受訪者的個人故事影片,確實提高了實驗參與者與新聞機構的互動率,但前提是要明確要求實驗參與者觀看報導裡的影片。

另外,實驗結果還發現,在新聞添加「人情味」之後,保守派人士對持反對意見者增加了好感,但自由派人士的態度並未受到影響,而讀者對於反對意見者的看法和對新聞機構的信任度也未受影響。

在測試報導中的「個人故事影片」對讀者的影響時,媒體參與中心又設計了不同的情境如下:

1.無附帶影片的文章。

2.附帶兩部影片、片中人分別描述相反的兩種觀點。

3.無附帶影片的文章,在文章末尾另有一個單獨的頁面,頁面中有兩部影片,實驗參與者會被要求觀看這兩部影片。

在實驗中,每位參與者都只會遇到其中一種情境,而媒體參與中心又隨機分配給參與者閱讀「大麻合法化」、「移民」、「槍枝管制」三個議題其中之一的文章。這些實驗由紐約城市大學的克雷格・紐馬克新聞研究院(Newmark J School)的新聞誠信倡議基金會、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會(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以及民主基金會贊助。

為了進行實驗,媒體參與中心與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羅利市(Raleigh)的報社《新聞與觀察者》(The News & Observer)進行合作,研究人員與《新聞與觀察者》的記者將該報先前關於當地社區一起爭議事件的報導重新製作新的版本。該報導是關於北卡羅來納大學校園中一座名為 Silent Sam 的「美利堅邦聯」雕像遭到拆除,新製作的兩個版本一個包含文章內引述消息人士的詳細個人訊息,另一個則不包含。報導中的消息人士對將雕像從校園中移除有不同看法。

這是媒體參與中心與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羅利市(Raleigh)的報社《新聞與觀察者》(The News & Observer)進行合作的實驗中使用的一部份文章片段。研究人員與《新聞與觀察者》的記者將該報先前關於當地社區一起爭議事件的報導重新製作新的版本。具有「人情味」的資訊使用黃色畫重點,對照組則移除黃色重點資訊。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媒體參與中心(Fair Use)

實驗結果

為了獲悉爭議議題報導中的人性化訊息是否可以幫助持不同意見的人們互相理解,媒體參與中心在實驗中,要求參與者以 0(非常負面)至 10(非常正面)的等級來評分他們對不同意見者的感覺。

實驗發現,在報導中增加相關人士的人性化細節並不會顯著影響參與者對異議者的評價感受:閱讀未增加人性化細節文章的實驗參與者,對持反對意見者的平均評分為 2.87,而閱讀增加人性化細節文章的參與者給出的平均評分則是 2.79。

而在報導附上消息人士個人影片也不會影響參與者的評價感受:閱讀了沒有附帶影片的文章的參與者,給予持反對意見者的評分是 3.71,而閱讀附影片文章的參與者對持反對意見者的平均評分是 3.60,被明確要求觀看影片的參與者給出的評分則是 4.12。

證據顯示,意識形態在「影片是否影響參與者對持反對意見者的觀點」實驗中起了作用,媒體參與中心比較保守派、中立派、自由派三方接受實驗的結果,在報告中以表格列出,在僅閱讀無影片的文章時,保守派人士給予異議者的評分是 3.21,閱讀附加影片的文章時,評分略微提高至 3.96,而當被要求觀看影片時,評分拉高至 4.99。

而中立派與自由派人士對持反對意見者的看法似乎較難受到影響,中立派人士則在閱讀無影片的文章、與被要求觀看影片時,給予反方陣營的評分相差無幾,分別為 4.17 與 4.19,不過在閱讀附加影片的文章時,對異議者的評分落到了 3.19。

自由派人士對異議者的評分,在閱讀沒有附加影片的文章時,是 3.45,閱讀附加影片的文章時則是 3.79,當明確被要求觀看影片時,評分下降到了 2.87。

意識形態在「影片是否影響參與者對持反對意見者的觀點」實驗中起了作用,媒體參與中心比較保守派、中立派、自由派三方接受實驗的結果,在報告中以表格列出。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媒體參與中心(Fair Use)

另外,自由派人士對於不同主題的文章,也有不同的反應。當實驗參與者被分配閱讀關於「移民」的文章時,自由派對於持不同意見者的評價低於閱讀有關「大麻合法化」和「槍枝管制」主題文章時,對反方給出的評價。

而在文章中加入人性化細節,也並不影響實驗參與者對不同意見者的評價,當被要求用 1 到 5 分(越高分代表越正面)評價反方時,閱讀沒有個人詳細資訊的文章的參與者給出的平均評分是 2.42,閱讀有詳細個人資訊的文章的參與者則平均給出 2.39 的評分。

至於在爭議議題的報導中,添加人性化細節,實驗結果也顯示並不會顯著影響讀者看待新聞機構的態度。實驗要求參與者在閱讀有增加人性化細節及無增加人性化細節的文章後,對合作報社《新聞與觀察者》信譽度作出評價,前者得到的評分是 4.60,後者為 4.74。(評分區間從 1 到 7)

不過,若明確要求參與者觀看消息人士的個人資訊影片,實驗結果顯示,能夠增加參與者將來與新聞機構進行更多互動的可能性:從 1 到 7 分(越高代表將來越有可能進行互動),閱讀無影片的文章的參與者給出的平均評分是 3.78,閱讀附帶影片的文章的參與者給出的平均評分是 3.85,閱讀文章並被要求觀看影片的參與者的平均給分是 4.19。而無論閱讀的文章是否帶有詳細的個人資訊,都不會影響參與者將來是否實際參與爭議議題的相關行動。

實驗方法

媒體參與中心在 2018 年 6 月 25 日至 2018 年 7 月 19 日之間,從 Dynata(Research Now / SSI)招募了 811 名參與者,並為了避免實驗參與著的年收入影響實驗結果,實驗人員將本報告中提到的影片實驗參與者的年收入都控制在一定範圍。

媒體實驗中心還從《新聞與觀察者》網站和社交媒體帳戶招募了 225 名實驗參與者,在 2019 年 7 月 10 日至 2019 年 9 月 12 日之間進行調查,後續為了補充樣本量,在 2019 年 10 月 9 日至 2019 年 11 月 19 日之間,又招募 256 人。在測試之後,媒體研究中心確認實驗參與者在人口統計學上並無顯著差異。

實驗中總共使用了 6 個影片,所有影片的時長約為一到兩分鐘。這些故事都是由亞裔美國女性女演員(Ann)或白人男性演員(Jeff)出鏡。Ann 在有關「大麻合法化」的影片中分享自己父親使用醫用大麻緩解慢性疼痛并改善了生活品質的故事;Jeff 則在另一部影片中談論他沉迷於大麻的時期,以及這對他的生產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關於「槍枝管制」的影片裡,Ann 描述了她被持槍搶劫的經歷如何讓她對強烈厭惡槍枝;Jeff 則在另一部影片裡,描述他合法擁有的手槍使他和妻子免於遭到搶劫。

在「移民」議題影片裡,Ann 分享自己的挫敗感,因為她的家人正在其母國苦等美國居留許可;Jeff 則談論他的一個朋友,表示當那位朋友的丈夫被驅逐出境時,她的生活也毀於一旦。

鑑於許多實驗結果在統計上都不顯著,媒體參與中心指出,必須檢查樣本量是否具有足夠的代表性。分析證實,這些研究能夠發現中等、或是較大的影響,但可能會忽略較細微的影響。

媒體參與中心最終整理兩大實驗的相關數據,在報告中以表格列出。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媒體參與中心(Fair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