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鉅華|🇬🇧英國🇬🇧:全國性報紙銷量 20 年暴跌三分之二

何鉅華|英倫傳真・資深媒體人
網路時代下,傳媒生態大變,印刷媒體不斷萎縮,過去 20 年來,英國全國性報紙的總銷量至今已經下跌了將近三分之二。
數字最能反映事實,由英國發行公信會 (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ABC)的統計數據便可見到傳統報紙銷量下跌的慘澹程度。當然,面對網路來勢洶洶,各報早已改變以往以印刷版為中心的經營模式,奮力轉型掙扎求存。
過去 10 年,印刷版媒體面臨嚴峻挑戰!
根據 ABC 的數據,在 2000 年 1 月時,英國 16 家收費的全國性日報和星期日報紙的總發行量為 2,120 萬份。經 10 年後,這些收費報紙,包括自 2002 年起出版的《星期日每日星報》(Daily Star Sunday),共 17 家,總發行量已跌至 1,640 萬份,即下跌了近四分之一(23%)。再 10 年後到今年 1 月,總發行量又暴跌至 740 萬份,即過去 10 年少了一半以上(55%)。
在過去 10 年間,移動技術和社交媒體平台更加高速發展,大大改變了讀者接收新聞的方式,從人手一份紛紛轉向上網收看。結果,報紙銷路大跌,印刷廣告收入銳降,促使各報唯得轉型,發展報紙網站及走向多元化之路。
在各報中,以《每日星報》(The Daily Star)算是最能撐住局面,該報在 2000 年至 2010 年期間還曾締下佳績,發行量有 55% 增長。總體而言,該報 20 年來發行量仍能保住超過一半,下跌了 45%。
《泰晤士報》(The Times)下跌 49%,位居第二。在過去 10 年中,《泰晤士報》發行量亦下跌最少,僅跌了四分之一(27%)。而同系的《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自 2010 年以來發行量則下跌了44%。
這情況或者跟《泰晤士報》兩報共用的網站實行嚴格的在線付費政策有關。不過,另一早已推行網上讀報收費的《金融時報》 (FT)在過去 10 年印刷版發行量則下跌了 60%。
表現最差的是《星期日人民報》 (Sunday People),過去 20 年其發行量減少了 91%,其中過去十年少了 74%。
唯一逆流而上的報紙⋯⋯
唯一逆流而上的報紙是《i》(the i paper),該報於 2010 年推出 (因出版年期較短而未被編入 20 年統計之列),該報的發行量由 2011 年 1 月的 13 萬 3,472 份到今年 1 月上升至 21 萬 7,182 份,但已由 2013 年 5 月的 30 萬 6,578 份的峰值大幅下跌。
至於早已停刊的《世界新聞報》週報(The News of the World)在 2000 年 1 月時發行量達 410 萬份,10 年後發行 300 萬份,翌年 2011 年因竊聽醜聞而停刊時發行量為 270 萬份。
英國一些報紙自2018年起,已不再將大批量銷售列入發行量統計之內。這類大批量銷售包括各報割價批出在機場、旅館和其他場所免費派發的數量。
《電訊報》(The Telegraph)現已不再經由 ABC 審計發行量,因此下表所列的 2020 年數字實際上是 2019 年 12 月的最新數據。
有關統計數據並不包括所有免費報紙,如《都市報》(Metro),《城市早報》(City AM)和《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免費報與收費報,發行方式不同,市場壓力不同,所以不宜同場作出比較。
英國全國性報紙總發行量。原始資料來源:《新聞公報》(Press Gazette)|製圖:何鉅華
英國全國性報紙發行量變化百分比。原始資料來源:《新聞公報》(Press Gazette)|製圖:何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