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久|娃娃看天下!疫情蔓延時的挪威兒童報

周傳久|北歐傳真・現任公視節目製作人
1995年在瑞典公視——《瑞典電視台》(SVT)兒童電視新聞組(瑞典文:Lilla Aktuellt,翻譯成英文是:Little News,意思是「小孩的新聞」),製作人Pelle Thörnberg說,每當世界發生大危機,例如恐怖活動或疾病天災,兒童看到大人擔心,可能也會擔心:那些事會發生在自家隔壁嗎?這是很自然的,因為不了解,所以公共媒體有責任從兒童眼光思考:他們在想什麼?他們需要怎樣的資訊?
從兒童眼光看到需要和期待
現在發生冠狀病毒(Covid-19,台灣正式名稱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俗名為「武漢肺炎」)感染,在北歐也是以一貫思維提供兒童資訊,從兒童眼光看到需要和期待,並且鼓勵兒童表達看法。以《挪威少年晚郵報》(Aftenposten Junior)3月10日到16日兒童週刊為例,頭版除了刊載許多學校可能停課外,用照片加標題刊載兒童擔心全面停課會陷入孤單,沒辦法同學在一起(如圖1)。
圖1:《挪威少年晚郵報》3月兒童週刊頭版,刊載兒童擔心全面停課會陷入孤單。圖:周傳久翻攝
內頁介紹印尼等他國小孩排隊洗手(如圖2),並以整版製作兒童版的病毒問與答(如圖3)。包括:還要多久?有無兒童感染?為什麼兒童死得很少?可以和老師打招呼嗎?如何洗手才夠?到底有多危險?我的好朋友得病會死嗎?我會影響祖父母得病嗎?有人在挪威得病嗎?該用多少酒精?為什麼稱冠狀?萬一全挪威醫生都感染怎麼辦?為什麼這種病毒出現?怎樣保證不感染?為什麼沒藥可救?假新聞那麼多時要看哪裡的新聞可信?用漱口水有用嗎?
圖2:《挪威少年晚郵報》3月兒童週刊二版刊登印尼的小朋友洗手|圖3:三版製作兒童版的病毒問與答。圖:周傳久翻攝
報紙同時開放電子郵件信箱鼓勵兒童詢問和表達意見。例如有兒童說學校全關會很生氣,在孤立的情況下也會害怕。這是政策要考慮的心理影響。
後面的版面還探討寵物會不會感染?(如圖4)該報收集整理國際間各科學家的說法,並討論需不需要給狗戴口罩和提供漱口水?藉著這個議題討論,同時提醒兒童,其實數鈔票和拿手機也是要注意的。也就是一方面從兒童思維討論,同時在吸引兒童時提醒更廣的理解。
圖4:寵物是兒童的好朋友,《挪威少年晚郵報》3月兒童週刊四版討論在疫情下要如何照照顧寵物。圖:周傳久翻攝
不是只有大人叫我們怎麼生活
此外該報還訪問了住在日本的瑞典兒童,分享日本首相決定關校的看法(如圖5),補充說明日本是一個人口很密集的國家,所以必須這樣考慮。希望北歐的兒童能同理他國處境。報紙並訪問這位兒童在日本打算怎樣度過停課在家的日子?怎樣繼續學習?以及怎樣在家落實防疫?因為許多讀者可能都要在家,大家會好奇同儕,也可以參考別人怎麼生活,而不是只有大人叫我們怎麼生活。
圖5:大家會好奇同儕,也可以參考別人怎麼生活,《挪威少年晚郵報》3月兒童週刊五版訪問在日本生活的瑞典小朋友和日本首相。圖:周傳久翻攝
這世上還有其他要關注和有趣的事
正如很多年前傳播學者華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提醒的,媒體有如探照燈,建構民眾對世界的選擇性看見。如果這期週刊正逢病毒流行,要是全為聳動,大可整版整份都是病毒故事,但這只會造成恐慌。也一如過去許多傳播學者評論的,即使病毒流行,也不代表世界上只有這件事發生。而且如果只教病毒,也沒滿足兒童其他的資訊需求。所以同期還是有許多世界上其他要關注的以及有趣的事。
例如,全國縮減小學數量,有意見版刊出許多兒童的意見。寒假各地兒童活動、國際淨灘成效統計、國際足球賽和摔角滑雪等運動新聞、貓為什麼不像人喜歡甜食、三胞胎慶生以及為什麼有三胞胎、兒童每次上廁所要消耗多少能量,如何補充能量,腦部和大小腸運作的機轉、怎麼和父母新交往的朋友在家相處。
人物故事則報導一位小學生怎樣在校車滑入邊坡撞樹時保持冷靜救同學的過程,鼓勵其他讀者也能學習臨危不亂( 如圖6)。報導刊出校車照片,可是車內當時的情形用連環圖漫畫表現,避免過度恐懼。另外,還有全圖像的版面,用問答方式鼓勵兒童認識世界各國的運動明星、藝術家、政治人物和重要活動(如圖7)。
圖6:報導刊出校車照片(左),可是車內當時的情形用連環圖漫畫表現(右),避免過度恐懼。|圖7:全圖像的版面,用問答方式鼓勵兒童認識世界各國的運動明星、藝術家、政治人物和重要活動。圖:周傳久翻攝
北歐尊重兒童為獨立個體
從以上內容和呈現方式不難看到,北歐視兒童為獨立個體並加以尊重的價值觀,疫情新聞也鼓勵社會參與和理解包容不一樣的生活境遇。報紙回應兒童關心的新聞,看重他們。以三明治模式把希望傳達的硬性知識夾在軟性新聞中。這樣的媒體內容,讓國民從小受到尊重,是很直接自然的公民教育,學習不慌張,學習考慮不同的人的想法和需要,學習理性面對問題的求真精神迎接生活挑戰,享受生活樂趣。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周傳久|看丹麥英國公視如何處理病毒新聞思考媒體社會功能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1):危機時刻的美國新聞媒體與社會
- 張郁婕|打壓新聞自由?!日政府官方推特藉新型肺炎點名媒體
-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掀起全球反亞之思潮
- 美國亞裔記協觀點:新聞媒體該如何報導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