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及網路(文字)類|調查報導獎

廖家慧|特約記者報導

今年文字類調查報導由《蘋果日報》〈GPS臥底追蹤資源回收黑幕〉奪得。

本報導採取極具創意的調查手法在回收物裡裝置GPS追蹤器,循著GPS軌跡進行長達4個月的追蹤與調查,檢視台灣回收體系的黑幕,是相當有巧思的調查報導,其中互動性圖文設計更屬難得。

記者何柏均分享,當初是為了破解一直時有所聞的傳言,一直有人說資源回收最後都是拿去燒掉,所以團隊發想各種可能的方式,最後發揮《蘋果日報》的狗仔精神,透過GPS追蹤每個流程。

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遠。」何柏均回想當初追蹤的過程,每當GPS位置一改變,大家就立刻往那個方向追,團隊夥伴每次從垃圾場、資源回收場埋伏回來,身上都散發著濃濃的味道,真的不容易。

記者林奐成也特別感謝數位視覺中心的夥伴,設計師、工程師。因為這則報導結合調查數據以及GPS系統,把回收物軌跡清楚的描繪出來,正是這些幕後功臣,報導的成果才能被完美的呈現。

得獎團隊希望透過這篇報導,讓大家更正視資源回收議題。資源回收從來都不是把回收物丟到對的地方這麼簡單而已,還需要持續性有系統地去追蹤,環境需要大家一起捍衛!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評審召集人陳百齡表示,今年的參賽作品大量融合數位技術,把聲音、影像甚至動畫等媒材加入報導,讓新聞呈現方式更多元,媒體文類不再涇渭分明,新聞的創意得以展現。

得獎作品 得獎者 所屬單位
GPS臥底追蹤資源回收黑幕》 何柏均、陳偉周、陳鼎仁、
林奐成、吳宜靜、王士銓、
薛合淇、胡祖維、耿詩婷、
侯良儒
蘋果日報
作品簡介
為揭開資源回收後端處理情況,在台北、新北、桃園三地,將GPS裝置在常見的「紙類」、「塑膠」、「紙容器」資收物中,以追蹤其流向,並實際走訪全台各地,發現有資收物流入農地違章工廠,首度完整勾畫出資源回收流程。報導呈現上,則將追蹤器回傳的經緯度資料「視覺化」,並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讀者透過滑鼠或手機滑動頁面即可看出資收物流向。另亦列舉國外的回收情況,作為台灣的借鏡。

得獎理由

採取極具創意的調查手法,在回收物裡裝置GPS追蹤器,然後循著GPS軌跡進行長達四個月的追蹤與調查,來檢視台灣回收體系的黑幕,係屬相當具巧思的調查報導作品,其互動性圖文設計更屬難得。

 

其他入選作品(報名件數 29 件)

入選作品 入選者 所屬單位
「血淚漁場二部曲:海上人口販運風暴」
專題報導
李雪莉、蔣宜婷、林佑恩、
黃禹禛、方泰鈞、余志偉、
曾原信、張詩芸、陳貞樺、
野島剛
報導者
「看不見的線上博弈帝國」系列報導 孔德廉、李雪莉、蘇威銘、
黃禹禛、張詩芸、陳思樺
報導者
誰替台灣換上假藍天? 呂國禎、劉光瑩、康育萍、
林佳賢、吳廷勻
天下雜誌
獨家揭露907位議員小金庫 管婺媛、田習如 商業周刊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