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及網路(影音)類|即時新聞獎

陳 睨|特約記者報導
電視及網路影音類的獎項由台視新聞台以《航向天際 福衛七號發射全紀錄》的高難度馬拉松式同步台北、新竹、美國的連線報導奪下榮譽。
作為中國信託銀行國際事務最高顧問的馮寄台頒獎人不僅有豐厚的外交經驗,還以自己是名媒體工作者為傲,他曾經因為報導政府相關負面新聞而被拔除職位,頗有媒體人風骨。
往事雖已經二、三十年了,但他的兒子也繼承志業成為一名記者,而自己仍舊以報導真實而被拔除職位的記者為榮,馮寄台也勉勵新聞工作者,要有這樣的精神,在現在的環境裡依舊必須秉持理念、堅持到底,不要感到無奈。
獲獎的台視在《航向天際 福衛七號發射全紀錄》上就體現了這樣不依不撓,力求完美的精神,台視團隊成員的歐懿慧、林姿吟、林益如、黃鈞豪、王宗翰、陳家頤、吳光第、詹宏舜、蔡佳珍、卓煥鈞在聽到得獎消息的一瞬間都欣喜若狂,畢竟福衛七號是台灣近期極為重要的氣象衛星衛星群。
台視為了要完成這樣轉播任務,除了預先與專家學者共同製作了前導的專題新聞,協助民眾瞭解來龍去脈,更在播出當天無間斷從早到晚有專業說明、翻譯和精緻動畫,力求完整的呈現發射紀錄,使民眾能在這項困難的科技議題上,透過深入淺出的報導和採訪,有最佳新聞體驗。
台視團隊直言:「因為要完成台灣重要時刻的報導任務,所以其實大家都很認真籌劃。轉播過程中去採訪和聯繫的人真的很多,非常感謝有接受我們訪問的專家學者、新竹國家太空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館、氣象局,還要特別謝謝動畫 CG 團隊的配合。」
不僅在台灣能感受到台視記者的專業和認真,其實當日播出連線的細節也足以窺見團隊的合作無間,「其實為了在美國現場的報導,整個團隊已經規劃演練了十八套劇本之多,但轉播的困難並不是這十八套劇本足以支應的,現場其實有很多突發是仰賴優秀的現場團隊才得以有今天的成果的。」

得獎作品 | 得獎者 | 所屬單位 |
航向天際福衛七號發射全紀錄 | 歐懿慧、林姿吟、林益如、黃鈞豪、王宗翰、陳家頤、吳光第、詹宏舜、蔡佳珍、卓煥鈞 | 台視新聞台 |
作品簡介 | ||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是十年來台美最大的科技合作案,由六顆衛星組成,接替福衛三號,透過掩星觀測法精準掌握中低緯度地區氣象變化。由於此次載送衛星升空的任務是由SPACEX研發的獵鷹重型火箭負責,火箭能否穩定運作也成了關鍵的因素,為求慎重,發射時間也一延再延。 台視新聞部提早八個月開始籌備,分為台灣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與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兩個現場進行規劃,馬拉松式的報導,台北、新竹、美國同步。晨間開始直到夜間收播,隨時與美國最新現場連線,不斷更新發射消息,也播出預先規劃的專題報導。當天轉播更播出繪製多時的精緻動畫,輔助解說讓觀眾了解來龍去脈。 |
||
得獎理由 |
||
事前工作準備完整,現場調度得宜,針對每位受訪者的提問,都能凸顯專業與精準度,同時能掌握發射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呈現緊湊而扣人心弦的每一瞬間。是一則優秀的科普新聞報導作品。 |

其他入選作品(報名件數 22 件)
入選作品 | 入選者 | 所屬單位 |
反送中關鍵戰役-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啟示錄 | 鄧 崴、王俊欽、彭光偉、黃大風、張哲儒、謝抒珉、陳君傑、魏文元、向敦維、林育峰 | 三立新聞台 |
反送中暴動香港 | 黃立偉、謝政霖、黃怡菁、張梓嘉、邱植培、彭煥群、蔡慧玲、陳信隆 | 公共電視 |
航向天際福衛七號發射全紀錄 | 歐懿慧、林姿吟、林益如、黃鈞豪、王宗翰、陳家頤、吳光第、詹宏舜、蔡佳珍、卓煥鈞 | 台視新聞台 |
出軌的普悠瑪-翻車究因特別報導 | 陳昭仁、簡大程、楊致中、張允曦、吳姝叡、簡育琦、羅士朋、李國正、鍾尹倫、陳宥翔 | 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