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從2008年全年台灣主要報紙出現的637則新聞烏龍事件中,選出十大烏龍新聞(參見附件),各報「通通有獎」(註:有的烏龍事件中,包括好幾家報紙),依序為聯合報11則、蘋果日報10則,中國時報9則,聯合晚報6則,自由時報4則。

  台灣主要報紙的新聞錯假,長期以來,泰半是查證不足或消息來源有誤,尚有有聞必錄、夾議夾敘、平衡偏頗等缺失,近年則以「主觀建構」式的編寫現象較為嚴重,並有轉述謬誤或傳聞的報導情形,明顯悖離專業倫理,甚至濫用「第四權」,不啻自毀公信力,失去新聞的「真實」核心價值。尤有甚者,若涉及政治或司法案件,更出現媒體審判,經由報導、評論「指揮辦案」及「未審先判」等現象。特別是立委兼名嘴,經常爆料兼評論,堪稱台灣媒體的特殊異象。凡此種切,常易歪曲事實,積非成是,導致混淆視聽,已對民主法治社會產生不良作用,實值得各方重視。

  新防會選出的「2008年10大烏龍新聞」(依時間順序排列),分別為:(一)名模姚采穎涉毒事件:包括:「名模姚采穎  涉毒驗尿  藥頭指姚也玩古柯鹼」(聯合報0213A3頭題)、「名模姚采穎涉嫌吸毒 裴琳前男友 供出姚吸毒」(蘋果日報0213A1全版);(二)病牛乳回收事件:「踢爆 病牛乳回收賣給知名的『愛之味』公司黑心牟暴利『病死豬翻版』」(蘋果日報0416 A1及A2全版);(三)中國撤飛彈烏龍新聞:「520撤一半導彈股民押導彈牌政治利多 台股大振」(聯合晚報0410 A1頭題及A2半版)、「對台飛彈 不增漸散  和解氣氛濃 中共鷹派態度軟化」(中國時報0602 A1版頭題、A2);(四)巴布亞紐幾內亞外交醜聞事件:(各主要日晚報0503報導皆有誤);(五)廣三前總裁曾正仁上海落網:(各主要日報0904報導均有誤);(六)三聚氰胺事件:「歐盟通報:所有含三聚氰胺逾2.5PPM(百萬分之2.5毫克)產品應立即銷毀」(聯合報1001A7及主要日報1015誤譯章魚丸等);(七)陳雲林來台灣稱呼賴主委:「首稱官銜 中央電視台直呼賴主委」(聯合報1104A1)、「馬陳會 陳雲林可能稱馬『台灣最高的領導人』」(聯合晚報1105A3頭題);(八)空軍一號烏龍事件:「扁攜鉅款搭空軍一號出國」(蘋果日報1201A2)、「扁專機運鈔海外 邱毅指帛硫高層爆的料 傳扁愛將吳賓求當時任空軍松山指揮部指揮官(2008年退休)」(聯合晚報1202A1版頭題及A5版)、「扁(動用空軍一號)載1.7億存帛琉?擬傳張兆順(前第一金控董事長)」(中國時報1203A6頭題)、「檢調:獲扁專機(空軍一號)祕降汶萊情資 疑運1.7億到帛硫」(蘋果日報1203A2);(九)扁家投資大華超市:「艾格蒙確認:扁家投資大華超市」(中國時報1213A1頭題);(十)禽流感事件:「大三通前夕  驚爆禽流感 農委會隱匿」(自由時報1217A1頭題及A3半版)。 

  十大烏龍新聞事件錯誤要點如下(另附表格於后):

一.姚采穎為傳聞所困0227自驗無毒品反應,次日媒體均予報導,而檢方則要求採集姚毛髮再作鑑定,結果於3月初証明其清白。

二.愛之味22日在各報刊登大幅廣告發表嚴正聲明略以:「媒體(指蘋果日報)刊載所謂病牛乳回收不實報導,經農委會與衛生署有關單位抽驗,證明本公司之將軍鮮乳、高原鮮乳均符合國家標準。報載引發事件之文彬牧場等,並非本公司簽約收購生乳之牧場,亦無任何契約或交易行為。」

三.聯合報0411A2版報導:「中共涉台官員表示,兩岸還未協商,『談撤彈早了些』」中國時報0529A6版標題:「對台飛彈反增 共軍還是鐵板一塊」的特稿,略以:「根據最新情資,中共在沿岸部署的飛彈,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而且還新增一個飛彈基地,衛星照片清晰可見。…中共飛彈數量有增無減的情資,戳破了選後中共可能先撤一個飛彈旅的善意傳聞,也讓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一番『飛彈感覺說』的談話,真的僅只能停留在「感覺」層次,更與國民黨要員訪問大陸後,研判的『有減無增』趨勢背道。…」

四.巴紐醜聞弊案自5月1日爆發以後,連續多天一直處於撲朔迷離狀況,各當事人說法不一,特別是掮客之一吳思材的各種說辭,疑點重重(另一掮客金紀玖則潛逃美國,0508在美放話沒有侵吞外交公款,稱520前出面說明,截至6月初亦未見。),而吳不時舉行記者會爆料,甚至說有人要殺他(後經警方查證子虛烏有,又寧可藉口被羈押,0507其律師徐景星竟擅自發布吳「保命信」兩封,一封猶送馬英九,準備大翻供,內容錯誤百出,引發軒然大波,遭吳當庭開除徐律師,北檢則分他案究徐洩密刑責)致使此案變成謎中謎、案中案,有如羅生門,恍若一場大騙局,真相始終不明。連外交部對釵h傳聞未經查證就過度渲染,感到不勝其擾,0508說:「從白天澄清到夜晚,澄清再澄清」,並呼籲媒體在此案未經司法調查確定前,勿以自由心證方式作不負責任的報導。檢方也嗆立委勿指揮辦案。

五.各日報對消息來源均查證不足,並誤將「情資」當作「事實」。 聯合晚報0904A5版頭題:「曾正仁上海落網?查證中 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並沒有向媒體證實就是曾正仁 只證實有『情資』」、「調查局表示,『情資』是曾和姪女曾世珍都在上海落網」

六.此則(台北)的歐盟報導內容與事實有出入。因為歐盟長期以來就禁止中國乳製品進口(並非如今才採銷毀措施),而此2.5PPM是剔除中國乳製品後,用來檢驗其他國家的產品。歐盟雖警告每天人體可攝取量的標準,但含有三聚氰胺食品根本禁售。自9月間發生中國進口乳製品與原料爆發三聚氰胺事件(簡稱中國毒奶事件)以來,政府的政策和腳步紊亂,而學界及廠商的說法和看法不一,致報導紛陳,使消費者無所適從,亦產生若干不必要的恐慌,在在值得通盤檢討,俾作為防患未然的借鑑。

七.自由時報1105A6版報導:「中國中央電視台昨日在新聞中澄清,日前稱呼賴幸媛,係播報『個別的口誤』」。

八.2009年元月8日特偵組主任陳雲南在電視記者詢問下,回應:「莫名其妙」,否認有「空軍一號」運鈔之事,並對8日當天中國時報A1版頭題報導內文中,提到立委邱毅改口非「空軍一號」,而是陳水扁利用「2006群峰之旅」之華航專機運鈔,亦予否認。自由時報2009年元月9日A4版報導:「中國時報及蘋果日報分別報導,前總統陳水扁曾以華航專機載運機密外交款五百萬美金出國、以及扁指示外交部編列三億元機密外交預算行賄北韓高官涉貪等內容,最高檢特偵組發言人陳雲南昨天對兩報的兩則新聞報導表示,『這些訊息都沒有聽過』。一名特偵組檢察官說,特偵組去年十二月間就已否認掌握扁用華航專機運錢的消息,結果還是有報紙繼續不實報導,簡直是『莫名其妙』。檢方指出,特偵組偵辦詐領機密外交款案至今,從未看過任何卷證內提到『陳水扁以空軍一號或華航專機載運現金出國』,媒體一再以特偵組名義撰寫不實新聞,干擾辦案,讓人遺憾。檢方說,外界若有扁家相關訊息,應提供資料讓特偵組參考,以協助案件順利進行,若媒體確實掌握外交部、國安單位的資料,由於相關資料多已被核定為國家機密,媒體執意報導,不排除有違反國家機密保護法之虞。」

九.中央社洛杉磯1212電:美國大華超市公司否認中國時報的報導,重申與扁家無關,25年來大華是獨資公司,創辦人陳河源夫婦為僅有股東,此一事實從未改變。為了證明大華沒有其他股東或投資人,於2006年底提出的500萬美金懸賞仍屬有效。

十.自由時報1218A2版刊登「小啟」:「本報昨報導國內養雞場驗出H5N2病毒,誤將地點寫成台南縣雞場,造成雞農不便,特此致歉。」另報導日本暫停進口禽肉。一面訪問專家質疑農委會「隱匿」延宕原因及處理態度,一面則採平衡報導以維護雞農和消費者權益。

  至於2008年各主要報紙的「烏龍新聞」,總計有637則(更正210則),比2007年全年烏龍新聞的506則(更正50則)顯有增加,值得正視和檢討。

  2008年烏龍新聞表現依序為:蘋果日報224則、聯合報133則、中國時報127則、聯合晚報116則、自由時報37則。而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照片及示意圖者合計高達320則,依序為:蘋果日報283則、自由時報19則、中國時報10則、聯合報7則、聯合晚報1則。

  儘管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連續三年都將台灣的新聞自由名列前茅,但說到新聞品質,就不敢恭維,特別是公信力,僅有一成。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s Forum 簡稱WEF),在全球60個國家地區進行的「2007年人民之聲」調查,結果在8種職類中,新聞記者是繼政治人物後,讓台灣人民最不信任者,信任度僅10%,政治人物殿後則為6%。復因政經弊案爆料特多,烏龍亦多,猶形成一股不負責任的爆料歪風,幾無視新聞專業及倫理,變成被社會詬病的公害和亂象。

  國際知名的英國劍橋紐翰學院(Newnham College)院長歐尼爾教授(Onora O’Neill),曾指出:「… 近年來的報紙,相對地顯得不負責任,所謂的編輯和報導,經常摻雜了中傷、譏誚、嘲弄、指控、羞辱及指責,甚至有些揭發、爆料的報導,常是造謠、抹黑,遊走誹謗邊緣。…最嚴重的是,沒有可供檢驗的『證據』。無法評估的新聞報導,簡直就是『災難』!因為公眾評論的源頭一旦污染,會誤導社會的正確判斷….使社會產生不信任的危機。」誠是一語中的。

  加拿大萊爾森(Ryerson)大學新聞系傑出客座主任(曾擔任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公評人)傑弗瑞‧德佛金(Jeffrey Dvorkin)教授最近來台訪問就指出,新聞報導最重要的就是「公信力」,必須正確、公正與平衡,使媒體善盡社會責任;而公信力更繫於媒體的獨立性。譬如北美報紙雖有政治立場,但僅限於社論,新聞報導本身還是中立的。

  不可諱言,現階段的台灣媒體已遭政治和商業侵門踏戶影響,距公共領域越來越遠,漸失「公器」的崇高理想,忽視民主多元的核心價值,漠視主權尊嚴、自由人權沉淪的危機,這才是令人憂心的所在。

  去年11月下旬,曾任監察院長錢復在第七屆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講演「新聞作為一種志業」,就指出:「公信力問題,與老闆無關、大環境無關,是新聞從業人員自己必須思考,讓大眾對新聞報導、評論有所信賴。」可說暮鼓晨鐘。「我誠心期盼所有有志之士能夠將新聞事業當作一個「志業」,即『志願』與『德業』。有志業者,就能奉獻終身,而非僅為謀生糊口的工作。」

  他並呼籲趕緊成立傳播基準法,而每一個新聞媒體內部亦應設立公評人(監察人),來檢噸s聞報導正確性等;同時媒體要能勇於認錯,新聞人更要嚴謹地查證報導、忠實引述、平衡報導,體認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值得媒體中人深思惕勵。

  新防會長年觀察新聞媒體專業表現,從2006年元月起,並逐月記錄主要報紙(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聯合晚報)錯假新聞,定期發表。

2007年烏龍新聞統計表

則數

報名

2007年烏龍新聞

總則數

2007年十大烏龍新聞事件入選則數

 

(有更正者)

自由時報

47

1

6

中國時報

151

5

5

聯合報

130

4

9

聯合晚報

77

3

7

蘋果日報

101

2

23

合計

        506

            15

     50

☆2007年7-12月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 照片及示意圖 合計173則依序為:蘋果日報136則、自由時報15則、中國時報13則、聯合報8則、聯合晚報1則。

2008年烏龍新聞統計表

則數

報名

2007年烏龍新聞

總則數

2007年十大烏龍新聞事件入選則數

 

(有更正者)

自由時報

37

4

5

中國時報

127

9

16

聯合報

133

11

9

聯合晚報

116

6

7

蘋果日報

224

10

173

合計

       637

            40

     210

☆ 2008年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照片及示意圖者合計320則。依序為:蘋果日報283則、自由時報19則、中國時報10則、聯合報7則、聯合晚報1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