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近日完成觀察報告,指出二、三月間連續發生的八里雙屍、三重分屍醃頭兩大驚悚命案,震驚社會。其間,不少媒體競相演出案件情節連環爆和模擬現場,甚至出現不該曝光的證據,不論新聞報導或談話性節目,顯已逾越新聞專業和自律規範,形同「媒體辦案」,甚或進行「媒體審判」。

諸此媒體脫軌演出不僅違反「無罪推定」原則,有損及當事人權益之虞,且嚴重影響新聞品質和公信力,實應回歸「正確第一」、客觀公正的新聞核心價值!

同時,二月各主要報紙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的案例,以及未遵守世界衛生組織自殺新聞處理規範者,均比同月的「烏龍新聞」要多,也令人對媒體走向引以為憂。

二月違反新聞倫理統計

二月各主要報紙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的示意圖和照片,依序為:蘋果日報17則(含自殺7則)、自由時報16則(含自殺10則)、中國時報10則(含自殺7則)、聯合報9則(含自殺7則)、聯合晚報1則(含自殺1則)。合計53則(含自殺32則)。同月的「烏龍新聞」評比(未註明政府機構者、置入性行銷、中國廣告,都列為「烏龍」計算),依序為:中國時報4則(含未註明政府機構者1則)、蘋果日報3則(含更正2則),自由時報3則(含更正1則)、聯合報2則、聯合晚報1則。合計13則,刊更正者3則。(如附表2月份新聞烏龍事件紀實

刑案新聞演很大

事實上,檢警單位初期在處理八里雙屍命案新聞都有疏失。一開始,經商的陳進福及妻子實踐大學副教授張翠萍相偕外出,竟然失蹤十多天,卻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到了二月底,陳進福浮屍,檢警和媒體亦朝疑為債務、病痛、生活困擾等方向。三月初,經過辦案人員相驗解剖,認為案件有「他殺」嫌疑,但檢警顯已錯失黃金72小時在先,媒體初期亦未能掌握機先,洵為遺憾。

新聞報導正確第一,應該有幾分證據講幾分話。媒體或許有漏不起新聞和時間的壓力,但專業盡職的編採人員,照樣能在偵查不公開下,取得新聞;亦不致捕風捉影,加油添醋,淪為「媒體辦案」,或以綜藝化、戲劇化誤導閱聽大眾,甚且讓評論員或名嘴引述做偏頗的「媒體審判」,荒腔走板,視新聞專業規範如無物,且自毀公信力。

有的媒體還糾纏不該公開發言的證人討論案情;有人甚至模擬兇嫌穿著、模仿案情經過,使重大刑案事件,偏離理性討論的範疇,製造媒體亂象,人心不安,遭致社會非議。媒體應回歸專業和自律,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新聞專業沉淪 社會公信不足

美國知名的普優公民新聞研究中心(Pew Center for Civic Journalism),最近發表的調查報告(包括552位記者和新聞媒體主管人員,其中40%為全國性媒體工作人員,55%的為地方性媒體工作人員)指出,全美對媒體新聞報導的品質表示不滿的,已經不限於公眾了。連從業人員亦認為媒體距離公眾太遠,其可信度越來越低。凡此與媒體揭櫫的「以公眾事務為重心,強調新聞的正確完整」原則漸行漸遠,也愈來愈難以獲得讀者的信賴和支持。美國情況如此,台灣新聞界現狀也庶幾近之。

根據這份年度媒體現況報告,媒體行業正在下沈-電視新聞的觀眾減少,報紙的新聞從業人員,自2000年時的高峰減低至30%,自1978年以來,首度低於4萬人。《新聞周刊》結束了印刷版本,而《時代雜誌》持續裁員。計畫主持人Amy Mitchell說:「這些裁員是真的,而且根據我們所搜集的資料,人事削減已經發生影響。」從研究的結果,地方電視台的新聞中,政府的報導約只有2005年的一半,而占 40% 比重的體育、天氣及交通的報導,現在很容易從其他地方得到資訊,這代表,未來收視還有再降的可能。另2006年的調查,30歲以下的成年人,有42% 會固定收視地方新聞,但2012年調查的結果,這個比例已經降到28%。有線電視新聞中,談話類節目持續增加,但這很難解讀為是否是財務預算減少的結果,或是高層認為這是觀眾想看的。

研究發現,過去5年以來,CNN大幅降低了深度報導與直播事件所占的比例。在總統選舉期間,記者的角色更像個傳聲筒,而不是個調查者。因此數位媒體的成長,未來可望成為新聞最主要平台。美國的1380家日報中,有450家已經開始或計畫改採訂戶模式,但營收依然下滑。由於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的風行,正改變新聞消費的方式;利用行動裝置取得新聞,讓讀者從更多來源獲得新聞,也是整個媒體行業發展上,另一個較為正面的訊息。

整體來看,數位媒體處於成長,而其他媒體持續下滑。依此趨勢,再過不久,數位媒體就將取代電視,成為民眾最主要的新聞來源。

此外,英國國會在三月下旬,已達成一個跨黨派協議,將訂定一個新的嚴厲管理報業(報紙、雜誌及有新聞內容的網站)機制,以保障受報業侵害者的權益,並將以「皇家憲章」(Royal Charter)形式,於今年八月頒令。按照規劃,英國正式成立一個新的獨立性報業監管機構,訂定有關監管法則,並賦予權力可對違規報業作出處分,形同加強監管報業的金箍咒,違規者可處罰鍰達100萬英鎊。

據其主要內容包括:違規報業可被罰鍰達全年營收的1%,最高可達100萬鎊;報業且須慎重處理更正道歉啟事;另成立一個自我規管組織,須延攬獨立人士;同時嚴訂報業守則;還須成立一個仲裁處,以及訂定快速便捷的處理投訴制度。

不過,此由英國朝野三大政黨協商出來的報業監管皇家憲章草案,目前尚未完全取得共識,多項內容也未詳細敲定,朝野各黨對有關條文仍有斡旋的餘地。擁有逾千報紙會員的英國報業公會、專業出版人協會、聯合報業集團,及新聞集團等已表示,皇家憲章草案內具有一些高度爭議性議題,必須進一步詳加研究。

如今全球報業經營不只面臨寒冬,又面臨新聞品質低落、閱聽大眾不信任的嚴峻挑戰,顯然台灣報業如何生存自處,已須嚴肅思考求新求變及改革的時候了。

中國廣告與自殺新聞同增

今年二月主要報紙刊登中國廣告情形,暫告掛零。據新防會兩年半持續追蹤統計,截至今年一月份,累計高達303則,後續情況值得觀察。新防會認為,這種違法利用台灣媒體所進行的中國地方政府置入性行銷,仍須馬政府相關部門嚴格把關,並通盤檢討台海兩岸關係相關法規及執法情形,加上媒體自律,始能確保台灣新聞自主及國際形象。

新防會同時統計發現,主要報紙未遵行世界衛生組織(WHO)自殺新聞處理規範者,去年全年累計高達627則,是2009年全年的140則的四倍多;今年元月單月份35則,2月為32則,實是莫大警訊!同期間,社會發生「仿效型」自殺案例也有增多情況,且相關案例似已形成「先殺人後自戕」模式,包括殘殺癱疾父母或無辜子女後自戕等滅門悲劇,此與媒體渲染報導處理不無關係,是自殺防治的重點方向。

新防會籲請媒體自組內部自律單位,報導自殺新聞只做中性的陳述和平實用語,篇幅越小越好,並不要在標題寫出自殺方式、把自殺事件特殊化,訪問相關專家強調自殺行為的嚴重性,注重平衡和社會效應。

作者為前國營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