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學性教育」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林佳儀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健康與體育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本活動建議在介紹完兩性青春期的生理發展後進行)
康軒、二年級上學期、約會防暴,STOP有效/避孕教戰守則
翰林、二年級上學期、情誼可貴、兩性圓舞曲
*可與藝術與人文課程協同教學,繪製分鏡表
五、對應能力指標:
1-3-3運用性與性別概念,分析個人與群體在工作、娛樂、人際關係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行為。
1-3-4解釋社會對性與愛的行為之規範及其影響。
2-1-2尊重自己與別人的身體自主權。
2-3-1認知青春期兩性的發展與保健。
六、主題:青少女看太多性內容電視 懷孕機率比較高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可下載):2008/11/04、東森新聞、朱錦華報導
美國一項跟護幼有關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青少女看太多性內容的電視節目,懷孕的機率是其他人的兩倍。
非營利的蘭德公司(Rand)從2001年起開始對全美2000多名12至17歲的青少年進行一項「收視習慣與性行為」的追蹤調查。節目對象鎖定23個受青少年歡迎的節目;類型包括戲劇、喜劇、實境節目以及動畫等。性內容則界定為「有呈現性愛畫面、性內容對話以及談論性愛話題」。研究者每隔三年對研究對象再進行調查。
結果發現,其中700人到了第3次調查時已經有過性行為。看過最多性內容節目(佔其中節目的90%)的青少女,跟性內容節目看得最少的青少女比起來,懷孕機率高出兩倍(後者只看了其中10%的性內容節目)。
研究更發現,跟父母同住的青少女懷孕的可能性較低。非洲裔美國人、以及有行為偏差的青少女受孕的可能性更高。
這項研究報告的領銜作者,人類行為學家香達拉(Anita Chandra) 建議,父母應該考慮別讓孩子觀看太多性內容的節目,電視節目的製作人則應該考慮描述更多有關發生性行為後可能發生的現實問題。這些節目向來絕少提到「不安全性行能為 」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
美國每年約有一百萬名青少女懷孕。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
老師需先收集、觀看一些有「呈現性愛畫面、性內容對話以及談論性愛話題」的電視節目、電影或動畫,以利課堂討論的進行。
節目建議:電視節目—命中注定我愛你、惡作劇2吻、無敵珊寶妹、14歲小媽媽(日劇)、電影—海角七號、007系列電影、鴻孕當頭
上課
1.先將學生分組,一組約五~六人,課程將以分組討論進行。
2.發下這則新聞,讓學生用「5W1H」先解析新聞,並讓各組派代表發表結果:
①、WHO—誰出現在這則新聞裡?
②、WHAT—發生了什麼事?
③、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
⑥、HOW—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3.老師補充說明這則新聞的重點,接著讓各組學生討論:
①、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
②、曾經在哪些電視節目(如綜藝節目、偶像劇)、電影或動畫中看到「性愛畫面、性內容對話以及談論性愛話題」?(老師可以前文中建議的節目或電影為例)
③、這些影片中強調什麼?忽略什麼?(學生可能沒有發現,沒關係,老師稍後補充說明,但答對者加分)
④、看完之後自己對「性行為」有什麼想法?自己的親友又有何看法?
4.讓各組派代表發表討論結果,老師再補充說明上述問題:影片中強調性行為是「愛到深處無怨尤」,在兩情相悅時自然發生的,但隨「性」卻可能有嚴重的結果(如日劇【14歲小媽媽】的劇情)。
5.說明(或帶領學生複習)兩性進入青春期後的生理發展,說明性行為的的原因及後果,及安全性行為與避孕的方式,接著讓學生討論,依照這些影片的劇情,在劇中主角發生性行為之後,推斷將會有如何的演變?
6.公布課後作業:讓各組學生自行改編影片內容,以靜態照片、繪圖的方式製作分鏡表,為故事編排另類的劇情發展,例如因為隨性的性行為而懷孕,女主角自行承擔懷孕的後果;或因為男、女主角有「愛≠性」的共識,而未發生性行為。作業於下一堂課繳交,必需附上組員的分工名單,課堂若有剩餘的時間則讓學生討論作業呈現。
7.補充說明分鏡表概念。公民新聞網的分鏡表教學。
8.若時間或排課限制無法繪製分鏡表,也可以讓各組用短文、小說的方式完成本作業。
九、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