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首見女主祭」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社會六上,第一單元「團體與生活」,第一課「血緣團體」
南一版國小社會六上,第四單元「台灣社會的變遷」,第一課「家庭生活的變遷」
翰林版國小社會六上,第三單元「社會的變遷」,第二課「家庭兩性新關係」

五、對應能力指標:

1-3-2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3-2了解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並且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
6-2-4說明不同的個人、群體(如性別、種族、階層等)與文化為何應受到尊重與保護,以及如何避免偏見與歧視。

六、主題:突破禁忌 百年首見女主祭(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2008/11/30 聯合報 何定照
   
  台灣以男性為中心的家族習俗,隨時代演進產生重大轉變,民俗學者觀察,廿年來越來越多族譜納入女兒,祖墳為女兒留位,彰化蕭家更出現百年首見的女主祭。

  東華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蕭昭君,去年農曆一月十二日在彰化縣社頭鄉斗山祠舉行的蕭家祖祭,以「百年首位女主祭」的身分,創下紀錄。在她的主動爭取下,蕭家認為副總統都可以有女生了,為何主祭不能由女人擔任?即便如此,仍然有反對「女主祭」的宗親在祭祖時刻意缺席。

  蕭昭君的創舉,現在正由導演簡偉斯拍成紀錄片,未來將作為性別平等教育的教材,傳播「女性如何重回歷史」的訊息;斗山蕭家也初步決定,未來主祭由男女輪流擔任。

  「這是台灣社會的趨勢!」民俗學者林茂賢指出,台灣人口、社會結構已經改變,新的社會習俗正慢慢形成,「現代社會需要更沒有性別歧視的習俗」。

  林茂賢指出,隨著男女平等思想普遍,台灣不婚、不生、少子、離婚的比率升高,越來越多族譜及祖墳為女兒「留了位置」,媽媽們在族譜也能以全名出現,「時代已經改變」。

  南投鹿谷林家,在九二一後籌建家族墓園,擬定祖墳管理辦法時,就明文規定「凡是未出嫁或離婚的林家女兒,都可回來」;八十歲的起草辦法者林惟堯說,「我的女兒都嫁得很好,可是現在社會改變了,我要為所有林家後代想啊!」

  林惟堯也在二○○四年重修族譜,將以往一片空白的女性家族成員,統統還原登錄進譜,「我們林家能這麼茂盛,是靠好媳婦、好女兒、好女婿共同打造,怎麼能不放他們呢?」

  林惟堯說,已逝作家太太嶺月(本名丁淑卿)出身的鹿港丁家「更進步」,在一九五○年代出的族譜裡,就已列入女性成員名字,資料甚至可追溯到第十八世、兩百多年前的清朝乾隆期間,「媽媽、女兒的名字都找得到」,丁淑卿和大姊丁清霜(趨勢科技創辦人陳怡蓁的母親)則是第二十三世。

八、教學重點建議:

0.課前準備:

①請學生完成「女男向前衝」學習單。
②請家裡有族譜的同學帶自家的族譜(或影本)來。

1.將學生分成若干組,發給各組族譜影本。

2.老師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族譜。

3.老師詢問學生,族譜中缺少了什麼訊息的記載。

4.老師說明古代族譜女性只列姓(例如:李氏),不列名的原因。

5.請學生拿出「女男向前衝」學習單,發表古代專門由男性或女性做的事情,老師記於黑板上。

6.請學生發表從古代到現代,觀念有了改變的事情,老師記於黑板上。

7.將新聞本文影印給學生,並指導運用「5W1H」預先解析新聞——

①WHO—誰出現在這則新聞裡?
②WHAT—發生了什麼事?
③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
⑥HOW—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8.老師詢問學生,現代社會還有哪些男女不平等的現象需要改變。

9.老師總結說明:古代的中國由於是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所以有許多古代流傳下來的習俗,也會保留這種男女不平等的陋習。時至今日,現在的台灣已經是一個追求男女平權的社會了,所以以前一些不合理、不合時宜的觀念,也應該做反省跟改變,社會才能更加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