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害防制法1月11日上路」教案大綱
一、 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 陳薇如老師
二、 教學時數:80分鐘
三、 結合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
四、 對應能力指標:
1-1-4養成良好的健康態度和習慣,並能表現於生活中。
1-2-3體認健康行為的重要性,並運用做決定的技巧來促進健康。
5-2-4認識菸、酒、檳榔、藥物與成癮藥物對個人及他人的影響,並能拒絕其危害。
五、 主題:菸害防制法1月11日上路(可連結)
六、 新聞來源及本文:更新日期:2008/12/15 10:01/民視新聞網
菸害防制法 明年1月上路
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即將在2009年1月11日施行,室內工作及公共場所到時候將全面禁菸,只要發現違規就開罰,不聽勸阻者最高可罰10000元。
因為抽菸罹患咽喉癌,何先生切除了喉嚨,沒有了聲帶,聽到菸害防治法要上路,他很激動,2009年1月11日施行的煙害防制法,以室內工作與公共場所為主要的禁煙領域,違反規定的工作地點或工作場所負責人,可罰10000至50000萬元,行為人可罰2000到10000元。
新的菸害防制法和舊法不同的是,只要發現違規,不需要經過勸阻就可以開罰,新法增加的禁煙範圍包括工作場所、餐飲店、商場、旅館與醫療機構、大眾運輸工具、各級學校,以及部分娛樂場所。
全民拒菸的守法精神,建立在香菸確實嚴重影響國民健康,根據醫學統計,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0倍,非吸菸者因為二手菸罹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倍,除了肺癌,香菸具有超過40種致癌物質,可以說只要把菸吸進體內,香菸所到之處各器官都有致癌的危險。
防制菸害,主要是保護非吸菸者免於受二手菸的威脅,新法明年才上路,卻有許多已經率先撤除吸菸區,生意不但沒變差,空間反而更大,生意更好,消費者更滿意。
新法上路在即,國民健康局坦言,國內稽查人力有限,如果要完善落實菸害防制法,還是有賴全民自律的守法精神,為身邊的親友共同營造一個清新的無菸環境。
七、 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先蒐集資料,瞭解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是什麼。
2.教師將自己蒐集到的香菸成分、是否影響人類健康的關係製作成表格。
3.教師在課前先蒐集現行菸害防制法與新制的差別,製作兩者差別比較表。
4.教師在課前參考新版菸害防制法中新增的禁菸場所(請參考附件一)製作圖卡。
課堂實施: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聞到香菸味道的經驗,例如:通常在哪些地方聞到?通常都是哪些人在抽煙?聞到菸味時的感覺是什麼?是否喜歡這種味道?是否清楚吸菸與不吸菸者都有可能會受到影響?
2.請學生猜猜看香菸的成分中哪一種會致癌?哪一種是上癮的原因?
3.請學生分組上台發表蒐集到有關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的資料。
4.教師發下「菸害防制法1月11日上路」之報導影本,請學生精讀。
甲、協助學生找出新聞報導的重點:
例如:新法何時上路?
新法上路後哪些地方不能吸煙?
不聽勸阻者最高可罰多少錢?
吸煙及吸二手煙者容易罹患何種癌症?
菸害防制主要是要保護誰?
乙、教師鼓勵學生針對報導內容發表感受,可盡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
5.教師揭示「香菸成分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關係表」,以及「菸害防制法新舊版本比較表格」加以分析比較,釐清學生觀念。
6.將學生分組,依照各班情況設計搶答遊戲,教師可揭示課前製作之禁菸場所圖卡(例如:KTV、網咖、辦公大樓、醫院、車站候車月台等場所)中間可參雜非禁菸場所之圖卡(例如:餐廳、商場與旅館設立之一定大小的吸菸室,薑母鴨、羊肉爐等小吃攤)讓學生進行分組搶答遊戲。
7.教師帶領學生討論下列「對抗菸商的迷思」之六大問題,可先將是非題之答案遮蔽,讓學生先思考,再發表。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8.學生分組討論菸害防制創意標語,在教師發下的四開圖畫紙上設計一系列相關產品,可包含菸害防制T恤、馬克杯、貼紙、帽子、吉祥物娃娃等等,並進行班級票選,選出最佳創意獎。
9.可配合綜合課程或美術課程,將票選出之最具創意標語畫在小卡片上並加以護貝,再和自己喜歡的隨身物品掛在一起,加以美化製作成手工吊飾掛在書包上,讓學生將宣導菸害防制帶入平日生活中。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