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星光閃閃」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45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中社會一下,第三單元「社會生活」,第四課「社會文化」
南一版國中社會一下,第三單元「社會團體與社會生活」,第六課「台灣社會的多元風貌」
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下上,第三單元「個人與社會生活」,第四課「社會中的文化」

五、對應能力指標:
   
9-2-3舉出外來的文化、商品和資訊影響當地文化和生活的例子。
9-4-3說明強勢文化的支配性、商業產品的標準化與大眾傳播的廣泛深入如何促使全球趨於一致,並影響文化的多樣性和引發人類的適應問題。

六、主題:奧斯卡的另一場競爭 在紅地毯上演(可連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中廣新聞網更新日期:2009/02/20 08:35夏明珠報導(原文)

  奧斯卡之夜,大家最想知道的謎底,裝在信封裡,不過最熱門的話題,被穿在身上,依照經驗,頒獎典禮那晚,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你穿的是誰的禮服?」今年影后呼聲最高的英國女星凱特溫絲蕾,從踏上柯達劇院前紅地毯那一刻開始,可能得無數次回答相同的問題。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她身上的那件禮服會被全世界的影迷品頭論足,接受時尚專家毒舌的考驗。假使一切順利,她又幸運的成為奧斯卡的贏家,她的禮服不只能替她的巨星地位加分,她的設計師也將獲得加持。

  有人說,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曝光,大概可以發揮相當於兩千五百萬美元的廣告效益。也因為它那麼有價值,時尚品牌莫不搶破頭,替它們的商品爭取在走上奧斯卡紅地毯的機會。某些女明星特別偏好特定品牌,比方說蕾妮茲薇格總是選穿卡洛琳娜赫蓮娜設計的禮服,她們的品牌忠誠度多數是因為和廠商有廣告代言關係,要不就是和設計師有特殊交情。除了這種特例之外,其他明星都成為兵家必爭。搶奪代言人的競爭,有的時候甚至提早到從坎城影展就開始,坎城影展比奧斯卡早了九個月。許多品牌的公關,不會直接找明星,而是從她們的造型師下手。他們會打電話、請託、甚至懇求。

  對多數設計師而言,真正的競賽是從奧斯卡入圍名單公佈之後才開始。他們從寄送服裝設計和造形草圖給明星參考開始,再依照對方的要求,不厭其煩的溝通與修改,到最後定稿完成作品,然後把明星漂漂亮亮的送上紅地毯。這是比較圓滿的狀況,很多時候,設計師忙半天,到頭來明星卻選了別人的作品。

  在替自己的作品爭取曝光的過程中,有錢沒錢很重要,名氣大的設計師以及領導品牌,有能力下重本,他們經常會招待ㄧ線女星,到歐洲看時裝秀以及參觀工作室。到了最後下決定的關鍵時刻,大牌女星有的時候會有好幾十件、甚至上百件禮服,供她們試穿挑選,選擇太多,難免令人三心二意,許多女明星經常要等到典禮前最後幾天、甚至前一晚,才會決定要穿哪一件,不過她們也不會把已經決定淘汰的禮服,送還給設計師,大家往往要等她們抵達頒獎現場,走上紅地毯之後,才知道她究竟選了誰的作品,這是個瘋狂的工作,神經衰弱的人,說不定就會被搞瘋。

  被大牌女星選中的禮服,通常不必再歸還,而直接被當成禮物,送給明星,時尚專家預言經濟衰退應該不至於對今年奧斯卡女明星們的穿著造成影響。它已經在包括金球獎在內的最近幾項頒獎典禮中,獲得印證,這沒什麼好奇怪,好萊塢本來就是靠幫人作夢來賺錢,它從來就不食人間煙火。

  奧斯卡典禮成為設計師爭逐曝光機會的競賽場,是近十幾、二十年來的事,1986年,雪兒穿著一套由芭比娃娃的設計師Bob Mackie設計的北美印地安人摩霍克族的服裝出席頒獎典禮,成為話題,大家這才發現到紅地毯不只是女明星爭奇鬥艷,它也是設計師的絕佳宣傳舞台。1990年代中期,Armani開風氣之先,積極爭取明星穿他的作品亮相,大家開始跟進,在奧斯卡典禮上替女明星裝扮,成了一場激烈的戰爭。

  時至今日,奧斯卡的紅地毯已經成為流行的指標,頒獎典禮結束之後,要不了多久,大家就可以在新一季流行服飾的樣式和色彩中,發現奧斯卡的元素。對明星們來說,頒獎之夜盛裝赴會,它的意義,也遠遠超過一個晚上的亮麗,一位時尚專家說,大家總是誤以為奧斯卡只是個超級派對,其實,它可能帶來超乎想像的實質效益,因為那一晚,整個時尚界都將聚焦好萊塢,替它們的品牌,尋找下一個最佳女主角。

八、教學重點建議:

0.課前作業:老師提前發下「$光閃閃找一找」學習單,請學生回家上網搜尋,或到圖書館翻閱舊報紙、雜誌,找出2008年台灣的金馬獎頒獎典禮相關新聞,依照題目指示回答問題與記錄。

1.老師提問:有沒有人知道,才剛在二月下旬舉辦的一場全世界都矚目的頒獎典禮是什麼?

2.老師提問: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的相關新聞中,媒體除了報導各獎項的得獎人之外,還會花費很多版面、時間報導的是哪一類的新聞?

3.老師提問:參加頒獎典禮的大明星們,他們的服裝有什麼共同的特色?

4.老師提問:男明星和女明星的穿著有什麼差異?

5.老師說明: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的新聞,媒體除了報導各獎項的得獎人之外,還會把焦點放在出席典禮的明星身上的穿著、首飾、配件,說明是哪家品牌或設計師的作品,以及商品價格等等。

6.將新聞本文影印給學生閱讀,並指導畫記重點,運用「5W1H」解析新聞——

①WHO—誰出現在這則新聞裡?
—好萊塢的大明星、名牌服裝設計師。
②WHAT—發生了什麼事?
—服裝設計師想盡辦法要爭取大明星代言,穿著他所設計的服裝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
③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
—奧斯卡獎入圍名單公布時就開始,甚至在九個月前的坎城影展時就展開。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
—美國、歐洲。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
—大明星穿著設計師的禮服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曝光,大概可以發揮相當於兩千五百萬美元的廣告效益。
⑥HOW—如何處理?
—請託、懇求大明星的造型師,以及招待大明星到歐洲參觀工作室觀賞服裝秀,並將禮服當成禮物送給大明星

7.老師說明: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明星們精心的華麗打扮並不純粹只是因為要盛裝出席盛會,或是藉機展現自己最美、最帥的一面,而是還包含了商業行銷的目的,要使自己代言的名牌服裝、配件、首飾獲得在媒體上的曝光,讓自己和贊助廠商互蒙其利。

8.請學生拿出「$光閃閃找一找」學習單,討論他們查閱2008年金馬獎頒獎典禮相關新聞的發現——

①學生先發表記錄明星穿著打扮的結果,特別著重在品牌、價格的說明,老師約略記錄於黑板上。(由於重複性可能很高,所以每人只發表一位明星即可)
②發表的學生接著說明他對於該明星穿著打扮的整體評價,例如視覺美感、合乎形象與否、C/P值高低。
③老師與學生討論黑板上記錄的結果,以判別這些明星的穿著打扮是否為一般人消費得起。
④請學生自由發表他們對這種現象的感覺或看法。

9.老師總結說明:許多眾所矚目的公開場合,例如頒獎典禮或社交活動,因為會吸引媒體的報導,所以就會有廠商想藉此進行「置入性行銷」。例如,名牌服裝設計師會花錢請與會的明星穿戴自家品牌的服飾、配件、首飾,以增加在媒體的曝光量,進而達到廣告宣傳的目的。然而這些商品都不是一般民眾消費得起,可是在媒體不斷的推波助瀾下,彷彿穿戴華麗的服裝、昂貴的首飾、奢華的配件,都成了社交生活中很稀鬆平常的舉動,或是出入公眾場合的基本配備,因而撩撥了讀者、觀眾追求名牌時尚的物質慾望。於是,當現實與夢想有了落差,荷包無法承擔奢侈的消費時,輕則讓人被「相對剝奪感」所困擾,重則逞強、過度消費淪為卡奴,更甚者鋌而走險犯罪謀財,所以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