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賴慧玲

二、教學時數:40分鐘-80分鐘

三、結合領域: 綜合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綜合六下,第二單元「自然變化與生活」,第二課「讓生活更美好」
南一版國小綜合五下,第一單元「生命的樂章」,第二課「生命交響曲」

五、對應能力指標:

2-3-3規畫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2-3-2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1-3-2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

六、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養寵物是多數人成長過程中,可能有過的生命經驗。寵物就像是家中的一份子一樣,一旦決定豢養,就應負起照顧的責任與義務,尊重與關懷每一種生物的生命,然而卻不是每個飼養寵物的人都能落實這樣的觀念,因而棄養現象產生,造成流浪動物的惡性循環結果。此外,電視、電影等影視文本中對於寵物的再現,常會造成一窩鋒的飼養風潮,例如【再見吧可魯】、【馬利與我】、【哈姆太郎】…等,只是可愛的動物與流浪的動物往往只是一線之隔,所以在本活動裡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每個飼養的環節中,自己受到哪些因素影響與應有的態度與責任。

除此之外,還可以有什麼更積極的行動,來為這些流浪的動物發聲?教師可帶領學生利用簡單的媒體器材完成,而產生有目標對象與溝通重點的對話。因此,本教學活動有以下幾點目標:

(1)列舉寵物被再現的例子
(2)思考飼養寵物的態度與責任
(3)完成為流浪動物發聲的簡單作品(本活動以平面文宣為主)

七、主題:動物之家狗滿為患4月進行人道處理

八、新聞來源及本文:動物之家狗滿為患 4月進行人道處理

動物之家狗滿為患 4月進行人道處理(可連結)

原本只能容納350隻流浪狗的台北市內湖動物之家,疑似因為民眾誤解市政府成立1999動物救難隊的原意,誤認為動物之家能幫忙養狗,造成動物之家一口氣湧進大量流浪狗,狗滿為患,空間嚴重不足,動物之家方面表示,將從4月起對受傷、衰老的狗進行人道處理。

附屬在台北市動物保護處下的動物之家,目前收容所規劃最多收養350隻流浪犬,但在1999動物救難隊開設後,收容所竟突然暴增為700多隻,資源和空間都嚴重不足。為了環境以及狗兒健康著想,動物之家將在28日開放最後一波領養,並於4月起對認養率低和高年齡的流浪犬進行人道處理。

至於為何會造成流浪犬暴增的情形?動物之家志工指出,除了民眾惡意遺棄動物外,1999動物救難隊也應負起一些責任。

動物之家志工說:「曾經一天就進來50多隻狗,因為1999會跟民眾說收容所可以放很久或是不安樂死。必須要宣導的一點,就是在各個國家,只要狗的數量很多,就一定會面臨到安樂死的問題。」

動物之家呼籲民眾散播愛心,踴躍認養或領養,讓可憐的小動物能儘早找到愛護牠們的主人。

◎延伸新聞:血統不正 日棄犬難生存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請學生每人各蒐集一則內容中有狗的媒體內容(電視、電影、卡通、新聞…等皆可,自行練習彙整資訊,準備30秒的簡介)
2、A4海報紙(依學生人數而定)
3、美勞工具(預告設計海報內容,請學生自行準備會用到的工具與材料,可先在家列印或蒐集各種動物圖片,作為剪貼使用)

◎課堂活動

活動一【我願是你的好主人】

1、發下「動物之家狗滿為患4月進行人道處理」與「血統不正日棄犬難生存」2則新聞文本,進行討論:

①日本與台灣棄犬的成因?
②在收容所裡未被認、領養的動物最後會發生什麼事?
③以人道或非人道方式處理流浪狗的適當性?
④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流浪狗的問題?

2、老師歸納同學的討論,說明流浪狗的成因:

①民眾的棄養:是最主要的原因,多是因為想養的意願與興致已經結束了。
②未經結紥自然繁殖:被棄養的狗在外繁殖後,產生更多的流浪狗。
③迷路或走失的家犬

3、可以請家中有養狗(寵物)或曾經養過狗(寵物)的人分享自己的家庭養狗(寵物)經驗,當初為什麼會養?/現在為什麼沒養了?透過什麼得到?(寵物店購買、親友分送、領養…)

4、詢問學生有無任何與流浪狗接觸或互動的經驗?住家附近環境是否曾出現流浪狗?有無對生活造成哪些問題?如何處理?

5、簡介事先準備的媒體內容,同一則媒體內容僅需一位學生上台即可,介紹內容後,請學生思考:

①這個媒體內容的呈現方式讓你對狗產生什麼印象與感覺?
②你親身接觸過的這類狗是否如媒體再現的特質一樣?

6、提醒學生,不論媒體如何呈現狗的特質,但多將主人與狗之間的情感美化,因此很容易造成看完某一部狗主題的影視內容後,就興起飼養的念頭,然而如果沒有詳加思考,未來的某一天,你也可能成為棄養狗兒的兇手喔。

7、流浪狗的命運:

①在路上被車撞傷或撞死
②被送到動物收容中心等領養或等被安樂死
③更多可能想像不到的遭遇…

8、為了改善流浪狗的問題,每個正在養狗或是將來想要養狗的人,都應仔細思量自己應有的態度與責任,愛牠請不要丟棄牠,帶牠回家就要好好養牠。

活動二【狗狗的守護天使】

1、討論養狗的態度與責任,例如:

①你有時間照顧嗎?
②有無耐心與責任感?
③家人同意或支持嗎?
④家庭經濟基礎夠嗎?
⑤養寵物前是否已經具備足夠的動物與照顧知識?

2、請學生思考除了提醒自己或家人這些養狗該具備的觀念之外,有什麼更積極的作法可以讓自己的意見被看見?例如:

①製作文宣張貼在社區周邊,或是流浪狗很常出現的地區
②拍下自己與(流浪)狗互動的照片或影片,後製成宣傳短片,放置於班級網頁或其他社群網
③撰寫成完整的主題報告,放置於班級網頁或其他社群網
④其他(教師可視活動的可行性而定)

3、引導學生進行媒體近用時,可掌握幾個重點:

①我們感興趣且覺得重要的議題是什麼?它如何被媒體呈現,以及在我們生活中造成怎樣的現象?
②我們希望透過什麼方式來表達意見?
③我想要讓誰知道這個訊息?
④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意見被聽見後可能獲得怎樣的改善?

4、本活動以設計文宣品為例,發下A4海報紙,請學生自行利用準備的工具與材料進行文宣品的設計,形式與內容不拘,繪圖、剪貼、標語皆可。不過在設計前請同學先想好自己設計的本意,像是針對養寵物前的觀念宣導、流浪動物的認知與態度、鼓勵認養與結紮、杜絕棄養…等。

5、與學生討論這些文宣品可以哪些形式散播出去以教育大眾,例如拍照掃瞄放置班級網頁、舉辦校園或社區發表會…等。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可以是狗狗的守護天使囉!

【補充資料】
「流浪狗」議題媒體近用可參考實例:八里見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