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適用年級:國中以上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5-3-2關注公共議題並表達意見。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5-4-2善用各種媒體管道,並表達對公共議題的意見與想法。

五、對應能力指標:

【資 1-2-1】了解資訊科技在人類生活之應用。

【資 5-4-6】建立科技為增進整體人類福祉的正確觀念,善用資訊科技作為關心他人及其他族群的利器。

、配合之新聞主題: (PTT下載)

臉書力量大!偏鄉上網求代課老師

、新聞來源及本文:

標題:臉書力量大!偏鄉上網求代課老師

日期:2013.09.26

刊登媒體:蘋果日報

記者:黃瑞娟、劉人瑋

「老師我在台東等著您!」海端鄉廣原國小國幼班老師8月請產假,台東縣政府一個月多內公告徵選代課教師3次,仍乏人問津,23日台東縣政府教育處員工在臉書PO文「懇請分享,因為已經開學了,孩子們還在等老師」引發網友熱烈回響,轉載超過3千次。廣原國小教導主任金忠勇表示,今日終於有兩位老師報名甄選!只能說臉書力量大。

 

對此,台東縣教育處副處長劉俊毅表示,以往蘭嶼中學也曾因招師不順,最後以臉書幫忙宣傳才達到效果,如今廣原國小附幼招師是在今年8月初左右招師,同樣因公告在教育處網站招師不順,才比照「蘭嶼模式」辦理,認為宣傳方法多頭並進是正確的,未來若有招師

順時,也將公告在臉書。

無獨有偶的,號稱台灣第一個公立生態中小學、學生須爬5座百岳才能畢業的雲林縣樟湖國中小,也缺國中國文老師,校長陳清圳得知廣原國小透過臉書找老師,效果不錯,昨晚也在臉書PO文,為學校徵代理教師。

、教案設計概念:

臉書(Facebook)是現今最流行的網路通訊和社群平台之一,除了聊天、打卡、按讚、發訊息或是標註動態等等娛樂功能之外,臉書還可以作為訊息廣為傳遞和動員人力的最佳平台,透過這則「臉書力量大!偏鄉上網求代課老師」的新聞,讓學生了解到,臉書(Facebook)所具備的正向社會功能和意義,並透過實際操作,讓學生參與公益行動,彰顯公民價值。

、教學目標:

  1. 了解媒體(臉書)所具備的正向社會功能。

  2. 運用本課程所學,關注公共議題,並實際參與。

、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1、可上網亦可投影之電化設備。

2、每組至少有一台電腦。

3、將學生分為四組,以利課程進行。

 

【課程實施】

一、引起動機

  1. 請學生說說看,平常使用臉書(Facebook)時,大多會觀看或回應哪類的資訊?為什麼?

  1. 請問學生依據自己的使用經驗想想看,臉書(Facebook)具備哪些功能,或是可以滿足使用者那些需求?

二、發展活動

  1. 請學生閱讀「臉書力量大!偏鄉上網求代課老師」新聞。

  1. 新聞閱畢,請學生用5W1H解析新聞結構,以加深對新聞內容的印象。

Who—這則新聞主角是誰?(台東縣的海瑞鄉廣原國小)

What—發生什麼事情?(台東縣政府一個月多內公告徵選代課教師3次,仍乏人問津,最後透過臉書PO文才招募到老師)
When—
新聞什麼時候發生的?(926)
Where—
在哪裡發生的?(台東)
Why—
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臉書具有相互轉載的功能,擴大招募老師訊息的宣傳功效)

How—產生怎樣的效益?(使得偏鄉地區較容易招募到師資)

  1. 請學生想想,臉書(Facebook)之所以可以協助原本招師不順的偏鄉地區順利招募到代課老師,是因為它有甚麼特性?而這些特性為什麼是其他宣傳管道或是媒體所無法辦到的呢?

  1. 請學生想想,自己是否使用過臉書中的「按讚

  2. 、「分享」或是「社團」等等功能,通常是在怎麼樣的狀況下,才會使用上述功能呢?這些功能的使用,會為你或是為他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1. 請問學生,若在臉書上看到這類需要幫助或是動員的訊息,是否會「按讚」、「分享」或是轉載呢?並請說明原因。

  1. 請學生分組想想看,除了此則新聞中,提到協助偏鄉招募老師的功能之外,臉書(Facebook)的力量還可以協助解決那些問題,或是提供社會怎樣的正向影響力;教師可參考以下新聞協助講解。

①急難救助(募捐腎臟)

②形成社會輿論(伍佰帳號起死回生)

③產品行銷(揪團試吃)

④抓賊/找目擊者(揪賊)

⑤社會動員(香港反國民教育科運動)

  1. 想一想,臉書(Facebook)上所有的動員或是需要幫忙的消息,都是真的或有益的嗎?請學生看看以下的例子(德女生日派對逾1500陌生網友參加http://www.nownews.com/2011/06/06/11624-2718193.htm)

 

  1. 觀看《今夜說新聞》臉書力量大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of7U3WEnITU)

  1. 面臉書上的眾多訊息,我們應該怎樣判斷是否要協助分享或轉載呢?

三、綜合活動

  1. 請各組想出一件可以透過臉書的力量來解決或是推廣的公益活動(例如:淨灘、拯救流浪貓狗、幫助拾荒老人、協助校園事務等等),再經由全班票選,選出一項最適合全班一起合作的活動。

  1. 請老師協助申請班級臉書(Facebook)帳號,請學生使用該帳號,將全班要一起透過臉書推動的公益活動PO上網。

  1. 請學生構想該使用怎樣的方式,讓這則已經在臉書上的訊息能夠得到其他人的共鳴,最終達成活動的推動。

  1. 兩個星期之後,驗收此活動的實際推動成果,並請學生說說看,針對這次的臉書活動推動,自己做了什麼事;若無法達到預期的成效,也請學生說說看,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