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未來」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適用年級:高年級以上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1-2-1指出不同媒體及其內容的特性。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1-3-3認識傳播科技,並學習使用的禮儀與法律規範。
 
、配合之新聞主題:
紙媒未來…報紙不會消失 與新媒體更緊密
 
、新聞來源及本文:(PPT)
標題:紙媒未來…報紙不會消失 與新媒體更緊密
日期:2015.07.17
刊登媒體: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
 網路興起是否會導致紙媒消失?傳播學者認為,未來紙媒發行量和影響力會下降,但「至少在未來十年,報紙依然會存在、不會消失。」未來紙媒和新媒體的結合勢必愈來愈緊密,才能擴大影響力。
 
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鍾起惠表示,有人說報紙是夕陽產業,「但已經說廿年,至今報紙依然存在」,雜誌也曾在十年前奄奄一息,但透過內容或經營主改變,仍可以存活下去。
 
鍾起惠強調,網路崛起讓報紙經營者感到焦慮,紙媒成本確實也高於網路,但要把紙媒和網路結合,才能更加擴大影響力,現在還沒有純網路媒體的影響力能凌駕傳統媒體,因此還不用擔心傳統媒介會死亡,未來十年仍是傳統媒介和網路集大成的時代。
 
台北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指出,三、四、五年級生對報紙還是情有獨鍾,因此,報紙不會消失,但量會萎縮,形式會改變,媒體經營者應該更深入了解讀者的需求。
 
台大新聞所教授王泰俐說,目前台灣還有六成民眾在看報紙,未來紙報的發行量和影響力確實也會下降,但不會像在美國、英國那麼快消失,「因為這些國家幅員廣大,買報紙不容易」,而台灣只要到超商就可買到報紙,發生重大事件時,大家還是會搶報紙來看,但未來紙媒和新媒體結合會越來越緊密,經營者也要想辦法接觸年輕族群。
 
、教案設計概念: 
網路媒體的入侵,對於傳統紙媒已是勢不可檔的明顯威脅,在這樣的壓迫之下,許多人紛紛認為報業已進入黃昏產業,甚至美國新聞學者菲利普·邁耶在《正在消失的報紙》一書中為報業寫下「2043年春季的某一天,一名美國讀者把最後一張報紙扔進了垃圾筒。」這樣的死亡預告。
 
然而,傳統紙媒的未來究竟會如何走,滅絕預告是否真的會應驗,透過「紙媒未來…報紙不會消失與新媒體更緊密」該則報導,傳播學者們提供了一些思考觀點;希望透過今日課程,讓學生體會到傳播科技除了轉變了閱聽人的使用習慣,更帶動了媒體的轉型,更進而思考,在此波威脅之下,報紙媒體該如何立抗強敵呢?
 
、教學目標:
1、了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差別。
2、理解科技發展可能對於人類閱讀習慣/需求所帶來之改變。
3、思索媒體如何依據其特性發揮利基。
、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1、可上網亦可投影之電化設備。
      2、將學生分為四組,以利課程進行。
 
【課程實施】
(一)、引起動機
1、請問學生若想要了解新聞事件,有哪些媒體管道可滿足我們對新聞的需求(報紙、廣播、電視、網路)?
2、請學生回想,自己或家人最常取得新聞資訊的管道為何?並說說看為什麼?
3、詢問學生,家中是否有訂閱或定期購買報紙,自己最後一次閱讀報紙,是什麼時候?
             
(二)、發展活動
1、請學生閱讀「紙媒未來…報紙不會消失 與新媒體更緊密」該則新聞。(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61193)
2、新聞閱畢,請學生用5W1H解析新聞結構,以加深對新聞內容的印象。
       Who—這則新聞主角是誰?(報紙媒體)
       What—發生什麼事情?(大家對於網路媒體的出現是否會造成報紙媒體的消失提出討論)
       When—新聞什麼時候發生的?(7月17日)
       Where—在哪裡發生的?(生活中)
       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網路媒體的興起)
       How—產生怎樣的效益?(專家認為,報紙不會消失,但量會萎縮,形式會改變)
3、請學生想想看網路新聞跟報紙新聞有什麼差別(教師可參考以下項目請學生進行比較)?
 
 
報紙新聞
網路新聞
新聞容易取得程度
 
 
事件報導速度
 
 
報導詳細程度
 
 
消息來源
 
 
相關資訊補充
 
 
圖片/影片輔助
 
 
 
4、比較完畢,請學生想想,為什麼大家會憂心網路普及之後,可能影響報紙新聞的生存,每組討論之後,提出三個理由。
5、請學生利用剛剛所閱讀的新聞,回答以下問題。
       為什麼有人說報紙是夕陽產業?
       你覺得報紙會消失嗎?
       面對網路的強勢入侵,報紙媒體有什麼優勢?
       如果要提高報紙的閱讀量,報業媒體可以怎麼做?
6、教師向學生解釋,報業受到網路媒體興起的壓迫,已逐漸開始轉型,請學生說說看,全球的報業媒體們,做了哪些轉型的努力?(例如:電子報的推出、資料庫的推出、手機APP的推出、加強報紙的圖片數量、報業集團多角化經營等等)
(參考資料:
紐約時報力圖轉型,付費、影音、行動策略樣樣來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6297
《華爾街日報》裁員百人 轉型數位編輯
兩岸/兩岸新聞工作者交流共探新媒體趨勢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3307808 )
 
(三)、綜合活動
1、請各組學生鎖定同一個特定新聞,挑選一則報紙新聞的報導以及一則網路媒體的報導,針對報導詳細程度、相關資訊補充、消息來源、圖片/影片輔助等等項目進行比較,比較完畢並評論看看哪一種媒體的呈現方式,會讓較多同學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2、再者,針對報紙媒體較為弱勢的項目,提出改善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