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蔭聰|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認清事實真相愈來愈困難
由《逃犯條例修訂》掀起的群眾運動已延續了兩個多月,不只沒有平息跡象,還愈演愈烈。警民衝突場面成為媒體最吸引讀者觀眾的影像,因此,街頭上帶著印有「Press」的頭盔的中外記者人數也愈來愈多,不少人還配備了直播的攝影器材,追蹤著示威者及警察對壘的一舉一動。現在的直播動輒好幾小時,由開始集會到衝突直至散去,觀眾坐在電腦或電視前長期觀看,好像很貼近真實,身歷其境,但又有多少思考空間?是否真能透過鏡頭對現場很了解很深?
Read More由《逃犯條例修訂》掀起的群眾運動已延續了兩個多月,不只沒有平息跡象,還愈演愈烈。警民衝突場面成為媒體最吸引讀者觀眾的影像,因此,街頭上帶著印有「Press」的頭盔的中外記者人數也愈來愈多,不少人還配備了直播的攝影器材,追蹤著示威者及警察對壘的一舉一動。現在的直播動輒好幾小時,由開始集會到衝突直至散去,觀眾坐在電腦或電視前長期觀看,好像很貼近真實,身歷其境,但又有多少思考空間?是否真能透過鏡頭對現場很了解很深?
Read More「我們要光復香港,這是時代革命,這是新時代的開始!」──梁天琦
香港的抗爭以2百萬人上街的「反送中條例」為序幕,四位港人以死明志,訴求回到2014年「佔中」時以真普選為首要目標,兩個月下來香港歷史上未有過的大型、持久、團結的公民抗爭,已發展到四萬個公務員在8月5日大罷工,至今港人得到的回應是千枚催淚彈、160發橡膠子彈、150發海綿彈,420人被捕。
Read More在這種混戰中,「新聞專業」已絕對無法回復昔日的權威地位,媒體生態有點回到十八、十九世紀歐美革命風潮的黨派報章時代,但這種混亂,恐怕不是一時三刻的,需要適應及回應。我個人認為,想超越簡單的政治二元對立,不是不可能,但要做更好的媒體,追求專業,恐怕是要不斷重新建構,也要不停地回應質疑的。
Read More如果社交媒體對促成有用、良性的傳播及溝通如此有限,更談不上深層的認識理解,那麼,它存在的意義甚麼?是否只是企業利用數據互動來獲利的大生意?它最大最持久的作用是否製造一個讓國家及大企業監控的偽共有地(commons)?
Read More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上月底公布了「香港媒體數碼發展報告2018」,報告指出網上媒體在社交媒體平台大量發佈資訊,但閱覽量與公信力不成正比,個別傳統報章、電視台新聞媒體仍然有其較高的公信力。另外,雖然大量...
Read More過去兩星期,最轟動的香港傳媒事件,要數新聞工作者馬凱(Victor Mallet)被逐一事。...
Read More前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梁振英入禀高等法院,控告《立場新聞》及理工大學教授鍾劍華誹謗。事緣8月12日該網站刊登一篇由鍾教授撰寫的文章,提及多年前梁振英當選特首前後黑社會介入及支持梁的活動,梁指內容及設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