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蔭聰|《蘋果日報》沒頂了,怎麼辦?
不管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如何辯駁,說沒有意圖要令《蘋果日報》倒閉,都無法令人信服。國安公署「依法」抓捕關押老闆黎智英、一眾高層及主筆評論人,涷結帳戶,等如判了《蘋果日報》的死刑,它成為去(2020)年才公佈實施的港區國安法之後第一家倒閉的媒體。⋯⋯
Read More不管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如何辯駁,說沒有意圖要令《蘋果日報》倒閉,都無法令人信服。國安公署「依法」抓捕關押老闆黎智英、一眾高層及主筆評論人,涷結帳戶,等如判了《蘋果日報》的死刑,它成為去(2020)年才公佈實施的港區國安法之後第一家倒閉的媒體。⋯⋯
Read More七一之前,香港媒體行業接連發生動盪,《蘋果日報》、《壹週刊》即時停止運作,編輯、主筆被捕,《立場新聞》發佈一系列爲自己辦後事的公開聲明,早前已經過極大動盪的香港電台再次即時停辦了數個節目、更換人員。連串動作的發生令人喘不過氣:一個極權主義政府摧毀艱難建立的新聞自由之根基可在頃刻之間。⋯⋯
Read More在國際局勢風雲詭譎之際,台灣作為亞太區域地緣樞紐,及比起周邊國家相對活躍的議題開放與社會參與風氣,是否具有足夠的格局發展成亞洲媒體中心?在拜登當選後,中美外交關係如何潮湧仍是未定之天。此際,台灣可以如何認知自己國際傳播上的地位與現況,又如何好好準備,抓住瞬息萬變的時機?
Read More這便是世事荒誕而又現實之處:香港的新聞機構在事實層面上看並沒有被剝奪什麼,沒有成爲「非法機構」,沒有被抓人封鋪,他們還是可以繼續運營,繼續生產內容,繼續擁有讀者。但警方不再承認他們作爲新聞機構的存在,不再需要尊重他們的採訪自由,給予他們空間。⋯⋯
Read More大量的新媒體工作者和自由記者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誕生,而在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後,抱著傳播資訊熱情的記者們聚集到了各個抗議場合⋯⋯不同機構和自由記者之間的關係,與其說競爭,不如說是合作,在不同的地方,各自尋找一塊拼圖,拼貼出整場抗議行動的全貌。⋯⋯
Read More先有殖⺠者默許(或不在意)的開放異族認同,後有長期的國族重建歷程,讓香港的⾔論不需配合固化的國族及其治理系統,能有多樣或甚⾄是實驗性的想像。可以說香港新聞業的⾔論⾃由,根據在模糊的認同或其建構過程的長期空窗狀態。 ⋯⋯
Read More無國界記者組織艾瑋昂呼籲台灣政府,讓台灣成為所有報導中國事務的記者們能夠自由報導的空間,藉由幫助記者們來台駐點,台灣展現自身與全球事務息息相關,以及對於新聞自由、人權和民主價值的投入。此舉必然提升國際社會對台灣至今傑出成就的認知,同時也能使國際間在兩岸關係議題上的報導比例更加平衡。⋯⋯
Read More香港特區政府宣布「記者褫奪令」——不再承認「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所發出的媒體代表資格⋯⋯暴風狂雨已來、政治勢力步步進逼,香港不再是媒體人的安全避風港;處於對抗中國集權擴張第一線的台灣該如何因應時局,連結自由世界的媒體力量?
Read More連「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都已經被港府的新聞稿定性為「顛覆政權」的口號。高呼帶有「港獨」口號意含的口號已經可以被捕、被起訴,但報導這類口號,引述他人不同意的意見,又會否踏入此禁區?假如外國媒體訪問一些被北京定性為「港獨份子」的人士,又會否觸及《港版國安法》的禁區?
Read More也許不久之後,我們將見到如同在中國發生的限制採訪自由、處罰記者等強力措施。吊詭的是,短期內應該還不至於對媒體或受訪者下手,因為中國還需要媒體及我們這些評論者分析《港區國安法》之惡,以極大化對人民的恐嚇。明知如此,媒體能不報導?能說一切「沒事,沒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