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調查報導

科技與新聞自由交鋒:AI 如何重塑新聞自由與調查報導

每年的 5 月 3 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今年,聯合國(UN)發表報告《在美麗新世界中的報導:人工智慧對新聞自由與媒體的影響》(Reporting in the Brave New World: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Press Freedom and the Media),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正在重塑人們尋求、傳遞與接收資訊的基本權利,並深刻影響新聞業本身,它同時帶來了希望與風險」。

Read More

從〈獵童風暴〉看見調查報導的勇氣與重量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辦「2025台北事實查核論壇:亞洲視野與在地觀點」論壇,下午的平行講座為調查報導工作坊,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邀請《報導者》副總編輯張子午,分享去年榮獲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的作品〈獵童風暴〉的製作過程。從調查偷拍社群、追蹤共犯到揭露執法與制度的侷限,三位記者逐步拼湊出潛伏在社會深處的龐大犯罪網絡。這場分享不僅讓聽眾理解報導背後的付出,更體現了調查報導對公共利益的守望。

Read More

完美風暴來襲:川普削減 USAID 資金如何重創美國以外的新聞業

從烏克蘭到薩爾瓦多,新聞業正承受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與其他計畫資金削減的打擊,15 位編輯探討影響與應對之道。

本文原文為:Shattered by a perfect storm: How Trump’s cuts are crippling journalism beyond the United States,由葛蕾特.康(Gretel Kahn)、瑪莉娜.阿達米(Marina Adami)、愛德華多.蘇亞雷斯(Eduardo Suárez)撰寫,2025年3月7日刊載於英國牛津路透新聞學研究所。

Read More

讓全世界聽見亞馬遜:為COP30做準備,巴西本地獨立媒體要傳達屬於本地的聲音

將在2025年11月到來的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舉辦地點可說是對全球氣候問題的至關重要「戰場第一線」——巴西帕拉州(State of Pará)首府貝倫(Belém)。帕拉州位於亞馬遜河的河口,境內是廣大的雨林,生產熱帶作物,還有鐵礦、鋁礦等礦產,擁有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就是說,COP30會在「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地區舉辦,與會的各國領袖,將在第一線親炙亞馬遜雨林對全球氣候的貢獻,也將感受亞馬遜雨林多年遭受濫墾的傷害。

Read More

民族誌結合新聞報導 探討中美洲毒販與原住民衝突

來自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的調查記者胡安·何塞·馬丁內斯·多布伊松(Juan José Martínez D’Aubuisson)與布萊恩·阿韋拉爾(Bryan Avelar)發表了雙語、詳達逾60頁長篇報導《莫斯基蒂亞:淹溺於古柯鹼的宏都拉斯叢林》(The Moskitia: The Honduran Jungle Drowning in Cocaine)三部曲,並獲得了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頒發的「奧爾特加·加塞特獎」(Ortega y Gasset Awards)

Read More

「調查性新聞」實戰指南:來自專業調查記者的7個建議

近年來,好萊塢電影塑造了「調查記者」堅持挖掘新聞真相的正義形象,不論是調查水門案《大陰謀》,到《郵報:密戰》、《驚爆焦點》、《她有話要說》等熱門電影,都描繪了調查記者努力不懈地追求真相、揭露權力圈內黑幕的故事,鼓勵了許多人走向成為調查記者之路,成為許多人嚮往的職業。

Read More

調查報導施魔力:借助專題 林上筠掀白色巨塔

「越難越想上、越想查出來」獅子座的林上筠,面對調查報導,總越「激」越勇。

「藥」命的缺憾專題,去(2023)年入選卓越新聞獎長篇深度報導獎,並獲曾虛白新聞獎公共服務報導獎(影音類),以及吳舜文新聞獎調查報導獎(影音類)。從TVBS轉任鏡電視採訪中心副總監的林上筠,原已放下麥克風、全力帶新人,但面對醫材短缺、這抽象而難以釐清的頭條,她又當仁不讓挺身探問下去。

Read More

向犯罪者找答案 《報導者》挖出事業廢棄物犯罪產業鍊

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曾三度從缺,這過往收件量最高的「死亡之組」,競爭不僅最激烈,要獲得評審青睞也絕非易事。獲青睞關鍵在於:「報導能否改變社會,並彰顯新聞價值」。2023年度拿下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的作品,是《報導者》的〈 垃圾黑市錢與權:一條事業廢棄物犯罪鏈的生成〉系列報導。

Read More

我們在新聞圖像中追尋什麼樣的真實?(下)

「生成式AI在新聞圖像面臨的倫理與挑戰」下半場由《上下游新聞市集》創辦人馮小非與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鍾宜杰共同主講。馮小非在媒體網路化之後開創媒體嶄新商業模式,持續以身在局內的業者姿態開拓新路,留存新聞血脈;鍾宜杰則帶著對攝影記者在媒體內所受困境的深刻觀察,在進入學院後以俯瞰的視角剖析媒體病灶。而雙方的共通之處,就在於都有著傳統媒體經驗,以及對「真實」與「正確」的孜孜追求。

Read More

我們在新聞圖像中追尋什麼樣的真實?(上)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與台灣新聞攝影協會合辦的「AI對新聞產業的影響」系列論壇第二場主題為「生成式AI在新聞圖像面臨的倫理與挑戰」。講座上半場由《法新社》資深攝影記者葉陶軒、《報導者》攝影主任黃世澤,以及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共同主講,內容聚焦在今年六月份《上下游新聞市集》於專題〈中國牡蠣如何變成馬祖生蠔〉(以下稱〈中國牡蠣〉)中使用AI生成圖像所引發的爭議及倫理問題。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