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社運新聞學

抗議報導也會不一樣?新聞處理自由派與保守派的雙重標準

休士頓大學助理教授桑默・哈洛分析了 2014 年約 1,500 份與抗爭相關的的新聞報導,她發現,若是報導保守派抗議的新聞,如反對移民或反對 LGBT 權利、以及支持川普和槍枝等等的抗議活動,幾乎不太會被定義為暴動,然而像「黑命關天」這類的抗議活動則較容易被定義為暴動。⋯⋯

Read More

林雨佑|公民、暴民、自媒體?如何實踐公共參與?

什麼是公民?記者?什麼是獨立記者、公民記者?記者與抗爭者的界線又在哪裡?社運圈俗稱「跳跳哥」,亦為反黑箱課綱運動 723 夜襲教育部事件中被警察逮捕的記者林雨佑,在三一八學運 7 年後來到了國立高雄大學,與學生們分享如何實踐公共議題參與,以及討論何謂公民、暴民、自媒體等主題。

Read More

黃子明X孫窮理X余志偉X李三沖X梁駿樂X鄭怡雯|影像的力量:行進間的社會運動

黃子明說,不論是現在的香港,或是戒嚴時期的台灣,參與社會運動的抗爭者對於媒體紀錄的影像,其實都抱著一定程度的擔憂,恐怕這些影像成為日後當權者清算的工具。因此,在台灣早期的街頭運動裡,群眾攻擊攝影者是非常普遍的狀況。

Read More

從「社運新聞學」看新聞客觀性

在發生重大社會事件時,光是報導與否就已經暗示了某種立場,遑論報導的優先順位、篇幅大小,或者敘事框架?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沒有最基本的可信度,又有誰要看你的報導?因此新聞媒體還是會試著在某種程度內追求「公正客觀」。只是有時候,事情會變得比較棘手。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