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鉅華|英國新首相熱門人選跟女友吵架,媒體報導有問題嗎?
克里夫李察控告BBC案的控方律師Jon Oakley亦同意這一觀點,他指出,正角逐首相大位的強生的所有活動,任何相關報導都存在「高度的公眾利益」,不過,這能否涵蓋錄音則又當別論。他表示,整個問題是該段錄音中的說話有幾多算得上關乎公眾利益?這還真有商榷餘地。
Read More克里夫李察控告BBC案的控方律師Jon Oakley亦同意這一觀點,他指出,正角逐首相大位的強生的所有活動,任何相關報導都存在「高度的公眾利益」,不過,這能否涵蓋錄音則又當別論。他表示,整個問題是該段錄音中的說話有幾多算得上關乎公眾利益?這還真有商榷餘地。
Read More英國傳媒揭發名人糗事,動輒惹來誹謗官司,而傳媒很多都以有關報導涉及公眾利益作為辯護理由而得以脫罪,但近期的一宗誹謗案,這個慣用的辯護手法今回不管用了。對傳媒來說,公眾利益這道護身符已非萬試萬靈,未可過份倚賴。
Read More孟加拉《數位安全法》這項備受爭議的法律,目的在於控管網路犯罪,其中條文明列,媒體記者若在政府辦公地點秘密使用電子儀器,進行資料收集,將被控間諜罪,面臨至少7年、最多14年的監禁及罰款250萬孟加拉幣塔卡(BDT)至1000萬塔卡 (編註:約合新台幣91萬6452元至366萬5809元)不等⋯⋯
Read More劇中普吉島疑似發生爆炸、上司頻頻質疑:「別台都播成這樣了你還在查?要贏就是要快啊!」也讓宋喬安在幾經思考後,決定為了收視率而緊急插播這則尚未經過證實的消息。作為女主角,劇情的敘事視角自然都是繞著宋喬安打轉;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戲劇中那些一味在乎收視率的媒體經營高層雖是配角,但在現實的新聞產製過程中,他們才是導致新聞為了搶快而失真的罪魁禍首。
Read More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自由真正需要保障的主體,新聞工作者的獨立性與新聞產製自由,卻在所有權權威的壓制下只能噤聲不語,蒼白且無力。此一新聞自由狀況正猶如台灣今日新聞媒體之現狀,媒體老闆將新聞自由扭曲為個人政治企圖的宣傳與工具,並強力抗拒來自公民社會或政府之監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