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聞攝影

用新聞攝影說故事:視覺敘事工作坊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台灣新聞攝影協會合辦「用新聞攝影說故事:視覺敘事工作坊」。在強調視覺的數位多媒體時代,新聞圖片在新聞策展中的角色日益重要,此工作坊希望能喚起編輯台對圖片編輯的重視及為第一線工作者增能。

Read More

我們在新聞圖像中追尋什麼樣的真實?(下)

「生成式AI在新聞圖像面臨的倫理與挑戰」下半場由《上下游新聞市集》創辦人馮小非與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鍾宜杰共同主講。馮小非在媒體網路化之後開創媒體嶄新商業模式,持續以身在局內的業者姿態開拓新路,留存新聞血脈;鍾宜杰則帶著對攝影記者在媒體內所受困境的深刻觀察,在進入學院後以俯瞰的視角剖析媒體病灶。而雙方的共通之處,就在於都有著傳統媒體經驗,以及對「真實」與「正確」的孜孜追求。

Read More

我們在新聞圖像中追尋什麼樣的真實?(上)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與台灣新聞攝影協會合辦的「AI對新聞產業的影響」系列論壇第二場主題為「生成式AI在新聞圖像面臨的倫理與挑戰」。講座上半場由《法新社》資深攝影記者葉陶軒、《報導者》攝影主任黃世澤,以及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共同主講,內容聚焦在今年六月份《上下游新聞市集》於專題〈中國牡蠣如何變成馬祖生蠔〉(以下稱〈中國牡蠣〉)中使用AI生成圖像所引發的爭議及倫理問題。

Read More

遭誘惑的真理叛徒 抑或另闢蹊徑的朝聖客?

「我完全不願意攝影消失,我不希望有一天全部都變成是AI主宰了影像世界;但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我的確也會渴望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去表現。」 ~《上下游新聞市集》創辦人馮小非

讀者信賴新聞照片乃基於事實的真實呈現,新聞圖像的拍攝、編輯與版面呈現不能背叛此信賴。 ~〈新聞圖像使用原則〉引言

Read More

凱特王妃照片修圖 引發新聞倫理爭議

英國凱特王妃(Catherine, Princess of Wales)於3月10日發表與三個小孩的合影,祝福母親節(大齋期的第四個星期日)假期愉快,照片釋出後掀起輿論狂瀾,核實後發現合照經過編輯,包含法新社、路透和美聯社等通訊社撤回照片。在當前AI生成圖片氾濫的背景之下,引發照片「修改」新聞倫理爭議。

Read More

2023台灣新聞攝影大賽 報名件數降但作品水準未減 沈昭良點出台灣缺乏正式攝影教育 盼新聞界培養攝影領域新人才

一篇能夠永垂千古的好新聞,除了引發共鳴的主題、表達精準的文字外,還必須搭上幾張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照片不只主宰讀者的視覺,其中所傳達的故事,更能勝過千言萬語。
由台灣新聞攝影協會舉辦的「2023台灣新聞攝影大賽」,2023年5月選出得獎作品後,在9月2日於文總城南空間舉行頒獎典禮。除了邀集各獎項的得獎者外,更邀請本屆比賽之評審,分析歷年來的作品趨勢,以及其在攝影業界的第一手觀察。

Read More

第21屆卓越新聞獎新聞攝影類系列新聞攝影獎|烏克蘭戰地紀實警示台灣年輕世代 張乾琦〈前線的前線〉獲獎

湛藍的夜空籠罩大地,荒野上矗立著兩只烏克蘭國旗,遠方似乎是敵軍的燈火。難民的淚水、窗戶上的彈孔和持槍的士兵交織成一幅滿目瘡痍的戰地景象。這是本屆新聞攝影類系列新聞攝影獎得主張乾琦的作品〈前線的前線〉。

Read More

攝影記者:那些在第一排看戲的人們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場「這群人在第一排看戲」邀請到資深攝影記者楊永智,細數那些自新聞攝影誕生以來,一次次影響、改變人們「觀看」方式的攝影巨擘,也談及他所觀察到的台灣新聞攝影困境。

楊永智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時報週刊》攝影組主任、世新大學兼任講師,現為NGO攝影志工。著作包括《失落的族群》、《它們是歷史的目擊者》等。

Read More

與時俱進的新聞攝影

「講到新聞攝影,大多數人腦中就會浮現『影像』兩字,單純地將其視為影像藝術的一部分。但是新聞照片的運作過程,其實相當複雜,涉及的層面包含攝影專業、新聞價值判斷、後端編輯,乃至讀者的資訊需求等等,是極為複雜的運作體系。」黃子明說道。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系列講座第三場「與時俱進的新聞攝影蛻變之路」,邀請資深攝影記者黃子明,細數自從名為攝影的技術問世以來,每一次科技的進展與社會觀念的改變如何不斷重塑「新聞攝影」的樣貌。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