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洋X曾柏瑜X李又如X陳慧敏|全面啟動 Infodemic:假訊息病毒全球大流行!
沈伯洋表示,由於資訊作戰的模式會一直改變,因此必須拆解其模式演進,研發預警機制,才能以戰略推演的方式加以回擊。他半開玩笑的說:「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打回去,但這可能不是民主世界的做法。」因此,在防守方而言,如果能料敵機先,才能降低成本。⋯⋯
Read More沈伯洋表示,由於資訊作戰的模式會一直改變,因此必須拆解其模式演進,研發預警機制,才能以戰略推演的方式加以回擊。他半開玩笑的說:「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打回去,但這可能不是民主世界的做法。」因此,在防守方而言,如果能料敵機先,才能降低成本。⋯⋯
Read More《報導者》總主筆楊惠君率領團隊製作〈病床邊的照護危機〉系列報導,獲得 2019 年卓越新聞獎「深度報導獎」,而多年醫藥採訪經驗,讓楊惠君深刻體會到不同疫情戰場中記者角色的變化,以及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考驗。《2020 卓新沙龍》邀請楊惠君來分享她從 SARS 到 COVID-19 世紀之疫的報導挑戰與心得。
Read More「保護你的是你的記者身分,但是這層保護也不是絕對的。」
記者經常被扣上間諜的罪名,「因為,記者在做的事情,就是把消息帶出來;間諜在做的事情,有時候也是把消息帶出來。另一方面,間諜在被抓時很喜歡說自己是記者,所以記者在某些國家很容易被扣上間諜罪。」
Read More鑒於種種打壓新聞自由的事例,新聞工作者該如何在中國安全的進行新聞工作?李志德指出一些注意事項:1、電腦永不離身。「哪怕是出去吃飯,或者去便利商店,我都會把電腦背著。永遠不要相信飯店的保險箱。因為你今天對抗的是國家機器,它永遠可以以國家安全或資安事件為理由,要求飯店做出各種配合。」⋯⋯
Read More今年五月初澳洲的 Buzz Feed News 關閉成為當地媒體界的大新聞,事實上自 2019 年初以來在澳洲已有 157 家新聞編輯室暫時關閉或永久停止業務,面對媒體數位化長久以來的衝擊,許多媒體承受巨大壓力,然而 2019 年以來的森林大火,加上 2020 年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媒體環境面臨更艱鉅的挑戰。
Read More為因應新冠病毒的爆發所引起的恐懼,新聞界吹起了透過網路攝影機訪談的浪潮;另一方面,攝影記者們則處在避無可避的新聞前線。他們究竟承擔著甚麼樣的風險與壓力?又要有著甚麼樣的信念,才能在瘟疫肆虐的背景下繼續肩負新聞人的使命?
Read More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美國社區調查數據的分析顯示,邁入職業生涯中年的新聞工作者(年齡在 35 至 54 歲之間)大量的衰退,受到最大的打擊。
這個分析對於美國新聞從業者來說,在這個困難的時期,當冠狀病毒爆發後,造成了裁員、損失廣告收入和其他更多的挑戰。
Read More5 月 5 日晚間 7 點 52 分,菲律賓最大的電視台 ABS-CBN 在播完最受歡迎的新聞節目 TV Patrol 後,正式斷訊停播。這個免費頻道成立 66 年後,從這一刻起只剩下永恆的黑色畫面。許多當地民眾都紛紛聲援電視台,要求復播,但也有大批人士支持斷訊的裁決。⋯⋯
Read More由中國武漢所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持續肆虐世界各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美國的確診病例已高達 174.5 萬,其中,已有超過 10 萬人不敵疫情而喪命。為了讓新聞工作者可以更清楚的報導各州的醫療系統狀況,ProPublica 研發了一項以大數據分析病床使用率的工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