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5/事實查核中心X資策會X資管所XGoogleXFacebookX社區大學X假新聞清潔劑|事實查核報告以外的全民行動(上)

「我們希望借鏡國外,思考自己還能做什麼,讓查核機構不再只是發布報告。」
隨著世界局勢激烈變化,對於事實求真的渴望刺激各地人們馬不停蹄投入事實查核的工作,但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並不滿足於此,仍嘗試著尋找其他能幫助民眾破解假資訊的可能。

Read More

沈伯洋X曾柏瑜X李又如X陳慧敏|全面啟動 Infodemic:假訊息病毒全球大流行!

沈伯洋表示,由於資訊作戰的模式會一直改變,因此必須拆解其模式演進,研發預警機制,才能以戰略推演的方式加以回擊。他半開玩笑的說:「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打回去,但這可能不是民主世界的做法。」因此,在防守方而言,如果能料敵機先,才能降低成本。⋯⋯

Read More

胡元輝|即時事實查核挺進2020總統選舉

隨著假訊息日益受到關注,事實查核機制亦日漸為人所知,亦開始在選舉活動中扮演角色,包括在此次總統選舉過程中興起的即時事實查核。⋯⋯以美國而言,2016年的總統選舉乃典型個案,即時事實查核蔚然成風,不少媒體與事實查核組織都以各自的方法即時查核了總統候選人的辯論內容⋯⋯

Read More

汪志堅|AI深度學習與假新聞偵測

汪志堅表示,在他與學生的研究中,使用了兩個資料庫:「Cofacts真的假的」與「新聞小幫手」,並使用了其中的80%來做訓練,20%進行測試。汪志堅說,以目前的研究結果而言,要以AI偵測新聞的真假是可能的,但還無法做到完全自動化,而且,不同性質的資料庫偵測效率不同。

Read More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 No. 5/邱學慈|假新聞輿論戰 打進主流即勝利

2020年總統大選在即,針對已成為各政治陣營必爭之地的網路空戰戰場,天下雜誌特約記者邱學慈從2018選舉「韓流」中,發現特定活躍賬號在PTT上操作輿論的痕跡,她指出,這些操作的目的是讓討論進入主流媒體,只要議題擴散,這場仗已經打贏了。就算事後發現新聞有誤,對於各政治陣營的輿論攻防,大家也搞不清楚真相為何,更別說再花好幾天等待事實查核的結果。


Read More

黃兆徽X柯萱如|法律媒體人之路:然後我毅然踏上了另一條路!

「現場有想過未來不往傳統法律發展,做些不一樣的事情的人,可以舉個手嗎?」「⋯⋯還滿多的。」同婚專法通過前夕,台北下著滂沱大雨,立院外民眾屏氣凝神地等待歷史時刻降臨;畢業於台大法律系的華視新聞部經理黃兆徽與寄身於媒體法律之中的柯萱如律師兼主持人,也在台大法律學院講堂落座,各就其位。同時,黃兆徽也時不時拿出手機監看著來自各路人馬的工作回報,包括華視記者全天候駐守在立院回傳的報導。⋯⋯

Read More

朱淑娟|Google深度事實查核培訓記錄(下)——假新聞的防制對策

依照新聞編採規則,記者必須交代消息來源。但媒體引用社群媒體的訊息時,卻會用「網友表示」、「網路流傳」、「媒體報導」,歐文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好,除非媒體能交代消息來源、並確認是真的、也取得消息來源同意,才能使用這則訊息。如果事後發現新聞是錯的,就算指出新聞來源也不能免責。⋯⋯

Read More

朱淑娟|Google深度事實查核培訓記錄(上)——真假新聞的識別法

2004年Facebook成立以前(YouTube成立於2005年、Twitter:2006年、Instagram:2010年),一般認知的「新聞」,指的是由新聞媒體記者所寫的報導,雖然當時部落格、BBS等平台也活躍地傳遞訊息,但一般不會稱這些訊息為新聞。加上當時分享、評論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及普及,新聞有比較明確的來源及定位⋯⋯

Read More

2019亞洲新聞專業論壇:日本場|言論自由的黑洞!日本網絡匿名文化與假新聞的猖獗

野島剛曾採訪一位30歲的男性「職業(內容農場)農民」,他透露自己為了衝高點閱率,匿名撰寫轉發具爭議性的內容報導,「只要是抨擊中國或南韓的右派言論」,流量便會立刻飆升10倍,平均月收入更高達新台幣100萬元⋯⋯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