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卓新沙龍

2019卓新沙龍紀實 No. 4/李慧宜|最遠的距離—以城鄉視野淺談台灣新聞的扁平化

「在時間的歷史裡挖掘,在空間的城鄉中探索,透過脈絡供給社會養分,創造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對話。」
脈絡之於記者,就是時間和空間的交疊,若以此去理解城鄉互動,記者在新聞的呈現上就很難置身事外的維持中立客觀。以北農系列報導為例,李慧宜建議新聞媒體工作者應多加爬梳事件背景,釐清消費者、生產者和北農之間的關係,盡量靠近真相去傳遞訊息,如此新聞就不會再流於扁平的謾罵或嘲諷。

Read More

2019卓新沙龍紀實 No. 3/陳廷宇|獨立特派員:我們與惡的距離—談深度專題報導的挑戰

「我們的特色是不置身事外,永遠跟民眾站在一起。」陳廷宇經常提醒記者,身為獨立特派員的一份子,發想題目時要不斷的思考,為什麼要做這個題目? 獨立特派員什麼題目都做,但特別著重在弱勢的、人家不報的、冷門的議題,盡可能去同理那些被記錄者的心情。

Read More

2019卓新沙龍紀實 No. 2/楊子磊|從日報、網媒到雜誌的攝影筆記

「我在2013年6月進到《立報》之前,其實我完全沒用過數位相機。但在面試時,主管問我會不會使用閃光燈,我卻跟他說那沒問題……」沒人料到,
《卓越新聞獎》新聞攝影獎多屆得主楊子磊一開場便來個真情告白,坦言入行才開始學習攝影。在此之前,他就讀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學的是分析繪畫,對於攝影技術與知識可說毫無概念。為了做好拍攝工作,他嘗試活用過往分析的影像敘事技巧,思考如何將局部的個別元素統整在一張照片裡。

Read More

2019卓新沙龍紀實 No. 1/王之杰|好專訪是怎麼鍊成的?從佐科威獨家專訪談起

歷經500天的接洽連繫,《商業周刊》在2018年完成了獨家專訪印尼總統佐科威,而這份難能可貴的專訪,更在各家媒體的國際新聞中脫穎而出,榮獲2018年卓越新聞獎文字類國際新聞獎。
3月28日晚間,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特別邀請製作團隊成員:王之杰(資深記者,現任《今周刊》顧問)、商周記者管婺媛、陳宗怡,共同出席分享他們的採訪奇遇。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