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寫新聞界的浪漫主義者:何榮幸
「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是每個人談起何榮幸時,不約而同的形容。這評價的一致性,讓開放式問答頓時成為信度良好的問卷題目。
Read More2024年11月21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是每個人談起何榮幸時,不約而同的形容。這評價的一致性,讓開放式問答頓時成為信度良好的問卷題目。
Read More「新聞媒體的數位轉型已經持續了30年以上,在這個過程當中,創新兩字對媒體來說已經不新了,」台大新聞所副教授谷玲玲說:「媒體一直在找新的出路,越挫越勇。」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三十週年「重建新聞、鞏固民主:台灣新聞業的危機與轉機」研討會的B組第四場,以「新聞創新與永續營運模式」為題,由谷玲玲主持,邀請到《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報導者》創辦人何榮幸、Matters創辦人張潔平,以及輔仁大學新聞系主任陳順孝主講,內容包括:平面媒體生存法則、健全營收的關鍵、微型媒體的探索,甚至由小見大,從新聞商業模式探討內容生產的長期價值困境,可謂洞見深遠。
Read More「他們採訪的都是沒有臉孔的小人物,是被社會完全遺忘的人。如果沒有《人間》雜誌的記者們翻山越嶺的熱情,這些人的聲音就再也不會被看見。」何榮幸表示,評論一個媒體,不能只看其內容,也要看內部的組織文化;同樣的,講到《人間》雜誌,就不能不提陳映真跟他的團隊。⋯⋯
Read More幸運的是,資深記者何榮幸和我與夥伴們一起創辦了「報導者」。那也是我第一次參與從無到有成立一個媒體。從可能的捐助者,到打算邀請的董監事,再到海選記者,我們兩人希望創造一個不一樣的模式。⋯⋯
Read More談及寫作與出書,深耕人物寫作多年的陳德愉表示,透過真誠傾聽、細膩觀察,希望能描繪出會恐懼、會逃避犯錯,也會學習新事物的「活生生的人」。寫書之於野島剛猶如談戀愛,挹注數年時間、心力關注一個題目,即使過程苦澀參半,也曾想過放棄,仍盼望修成正果的一天。而《報導者》承載古典新聞學的精神,何榮幸認為自我實現的事情需要透過書本形式保留,而不只是留存在網路空間。回首三人從書寫到出書的過程各不相同,憑藉著一股「非我不可」的使命感,讓三人終在這條路上聚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