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10):「訊息傳染病」威脅民主制度——網路平台治理、新聞專業與媒體識讀才能免疫

如果生物戰是散播播致命病毒,訊息戰就是以不實訊息製造恐慌與不信任,讓真相及論述沈入訊息汪洋與詭辯叢林,⋯⋯說來諷刺,「訊息傳染病」這個由「訊息」(Information)與「傳染病」(Pandemic)兩個字各取前後字母組成的英文新字,最早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比其宣布新冠病毒世界大流行還早。

Read More

卜大中|媒體的昨日、今日、明日(7):五毛黨 八毛黨 都是共產黨

新出現的個人化數位記者或評論員⋯⋯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只要是在網路上張貼親共的帖子,幫中共抹黑、打擊異己,就可以領到金錢報酬,以前是每則 5 毛錢人民幣,打手們因此被笑稱為「五毛黨」。據說最近加薪,每則長到 7 或 8 毛錢,江湖上也將改稱為「八毛黨」。

Read More

卜大中|媒體的昨日、今日、明日(6):當今新聞機構最致命的挑戰

⋯⋯網路媒體的出現,平民記者到處都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新聞的碎片化、短暫化、不但無法脈絡化和普及化,反而加劇無厘頭化、斷裂化的程度,離他的願望更遙遠。此外,假新聞與量產式假消息,在專制政權的刻意操弄下,對新聞的傷害遠比失去脈絡、時序和好奇心更嚴重。這才是近來新聞媒體最難以克服、也最致命的危機。

Read More

德國熱銷日報專訪台灣代表謝志偉 盼增加對台國際關注

德國生物學家克羅茲堡提出的95643號請願案通過連署門檻以來,不僅受到全球媒體關注,截至2019年12月10日德國當地媒體已累積12則相關報導,舉凡德國世界報(Die Welt)、德國之聲(DW)、法蘭克福廣訊報(FAZ)及明鏡週刊(Der Spiegel)等。再在反映了德國當前的社會氛圍,而素有歐洲最大發行量的德國圖片報(Bild)甚至為此專訪駐德代表謝志偉。⋯⋯

Read More

沈伯洋|戰爭早已開打:假新聞與資訊攻擊

沈伯洋介紹道,有一種新型態的攻擊模式,從頭到尾都是空中,最有名的就是大阪關西機場事件,該假新聞源頭是河南網紅。網紅以第一人稱觀點寫出假故事,甚至有假影片跟假照片。之後,作為內容農場的觀察者網把故事寫成新聞。民眾在網上討論後,接下來,更進一步促其發散的關鍵,就是政論節目。政論節目會直接以受影響的民眾意見作為討論素材,形成輿論攻擊政府。

Read More

2019亞洲新聞專業論壇:中國場|九州風雷下的舉國沉默-無人能抗的消聲中國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

唯有如狂風巨雷般的力量,才可讓死氣沉沉的社會重獲生機;然而,當社會需要這股力量時,舉國上下卻是一片沉默,沒有人敢出面。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羅世宏教授引用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兩句,形容自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無人敢反抗的「消聲」中國社會。

Read More

何鉅華|英國通訊監管局對中國「電視認罪」展開正式調查

做為媒體工作者,我們的工作內容就是向社會大眾提供訊息。在工作的場域中,稍具反省力的人應該會發現,即使自覺性的遵守誠信、查證和平衡報導⋯等自律的工作倫理,但是我們所報導的內容都不可能是絕對客觀無誤的。然而媒體乃是一個面向社會大眾的工作,它所具有的公共性,必然要求媒體工作者最好是一個有信仰的人⋯⋯

Read More

何冠龍|一個記者,要走進你報導的人群!普立茲獎得主張彥的駐外經驗談

普立茲獎得主、《紐約時報》記者張彥(Ian Johnson)新書《中國的靈魂》在台上市。應八旗文化邀請,張彥於二月十六號,以「一個西方記者如何書寫中國?」為題在誠品信義店六樓分享。當晚,他與台灣駐柏林記者林育立,以及網路新聞媒體《報導者》總編李雪莉,一同交流記者在當代進行深度報導的經驗與困難。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