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帶動百萬流量 英國媒體的新天地
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於今年(2023)專為媒體出版商推出新功能「頻道(Channels)」,根據英國《新聞公報》報導,在推出之前,英國報章雜誌及數位出版集團Reach早已透過WhatsApp的「社群(Communities)」經營起數百萬的網頁瀏覽量。而WhatsApp「頻道」功能於全球推出三週之後,其他英國各出版商更是迅速獲得數十萬追蹤者。究竟出版商們是如何經營即時通訊掌握新興流量來源呢?
Read More2023年11月15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於今年(2023)專為媒體出版商推出新功能「頻道(Channels)」,根據英國《新聞公報》報導,在推出之前,英國報章雜誌及數位出版集團Reach早已透過WhatsApp的「社群(Communities)」經營起數百萬的網頁瀏覽量。而WhatsApp「頻道」功能於全球推出三週之後,其他英國各出版商更是迅速獲得數十萬追蹤者。究竟出版商們是如何經營即時通訊掌握新興流量來源呢?
Read More反映著 COVID-19 病毒在實體空間的流竄,與病毒相關的不實訊息也在網路空間源源不絕的生成、擴散。各國政府以及社群網路業者為因應此一危機,紛紛展開應對措施,目前政府與平台業者對抗不實訊息的模式能否在恐懼瀰漫的資訊亂象中撥亂反正,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Read MoreTelegram的加密訊息功能吸引了越來越多注重隱私的用戶,2018年3月時,全球每個月已有兩億個用戶在使用這個社群媒體,《彭博新聞社》 (Bloomberg News)也開始以Telegram開發美國境外的受眾。《彭博社》Telegram發送訊息含有精簡的標題與新聞傳送門,讀起來像是簡短的電子報。⋯⋯
Read More談到Facebook在自動判斷假帳號機制上的侷限,徐子涵認為與臉書的全球分工有關。他解釋,首先,要以自動化分析網路行為來判斷「真人」身份,在操作上是有困難的;其次,若是交由真人處理,臉書判讀繁體中文語意的編制雖然有三萬人,然而台灣並不被臉書視為優先市場(priority market),「講白了,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把台灣當一回事」。
Read More根據英國政府的廣播媒體監管機構「通訊管理局」(Office of Communications,Ofcom)的一項新調查顯示,英國所有成年人中一半透過社群媒體取得最新消息,另一半從報紙、新聞網站和應用程式App閱讀新聞。
Read More台灣大學新聞所林照真教授認為,一般民眾也可以透過記者查證的「5W1H」思考邏輯,檢驗消息的真實性;她也呼籲大家隨時保持懷疑的精神,對於無法判斷真假的訊息就不要分享,讓假新聞到自己為止。
Read More沈伯洋介紹道,有一種新型態的攻擊模式,從頭到尾都是空中,最有名的就是大阪關西機場事件,該假新聞源頭是河南網紅。網紅以第一人稱觀點寫出假故事,甚至有假影片跟假照片。之後,作為內容農場的觀察者網把故事寫成新聞。民眾在網上討論後,接下來,更進一步促其發散的關鍵,就是政論節目。政論節目會直接以受影響的民眾意見作為討論素材,形成輿論攻擊政府。
Read More在這種混戰中,「新聞專業」已絕對無法回復昔日的權威地位,媒體生態有點回到十八、十九世紀歐美革命風潮的黨派報章時代,但這種混亂,恐怕不是一時三刻的,需要適應及回應。我個人認為,想超越簡單的政治二元對立,不是不可能,但要做更好的媒體,追求專業,恐怕是要不斷重新建構,也要不停地回應質疑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