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德|怎麼跑好社會新聞(1):從 Covid-19 說起
筆者擁有 30 幾年採訪社會新聞的經驗,從第一線衝鋒陷陣的記者,到指揮報社全國記者採訪的新聞主管,社會新聞是全台灣所有媒體最難採訪的類型,相較於政治新聞、影劇新聞、生活醫療新聞等等,社會新聞所花的時間最久,風險最高,付出又最累,但是只要你是一位傑出的社會記者,不管到那一個單位跑新聞一定都能夠得心應手。
Read More筆者擁有 30 幾年採訪社會新聞的經驗,從第一線衝鋒陷陣的記者,到指揮報社全國記者採訪的新聞主管,社會新聞是全台灣所有媒體最難採訪的類型,相較於政治新聞、影劇新聞、生活醫療新聞等等,社會新聞所花的時間最久,風險最高,付出又最累,但是只要你是一位傑出的社會記者,不管到那一個單位跑新聞一定都能夠得心應手。
Read More《報導者》總主筆楊惠君率領團隊製作〈病床邊的照護危機〉系列報導,獲得 2019 年卓越新聞獎「深度報導獎」,而多年醫藥採訪經驗,讓楊惠君深刻體會到不同疫情戰場中記者角色的變化,以及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考驗。《2020 卓新沙龍》邀請楊惠君來分享她從 SARS 到 COVID-19 世紀之疫的報導挑戰與心得。
Read More關於現行的肺炎疾病命名的問題,在網上已經爭論多時。我此前也與一些自由世界的華文媒體朋友討論過,這些媒體和個人當然都是獨立選擇,並不服務於哪一個官方,但他們常常在很快批評「武漢肺炎」一詞涉及歧視的同時,也迅速地開始使用中國官方給出的「新冠肺炎」一詞。我認爲這兩種做法都有點忽視了這次疫情中的不少脈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