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外媒上山下海 彭昱融的Fixer經驗談
台灣近年日益成為外國媒體的報導焦點,每次總統大選,更是吸引大批外國媒體來台採訪。然而,這些外國記者如何在短時間內,找到好的報導切角,以及找到適合的受訪者?
這時,若有位熟悉台灣政治社會情勢,同時具備良好外語能力的助手,幫助他們研究、邀訪、翻譯,讓他們來台採訪行程更順利,這個角色在新聞業又稱作「Fixer」。
Read More2024年01月25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台灣近年日益成為外國媒體的報導焦點,每次總統大選,更是吸引大批外國媒體來台採訪。然而,這些外國記者如何在短時間內,找到好的報導切角,以及找到適合的受訪者?
這時,若有位熟悉台灣政治社會情勢,同時具備良好外語能力的助手,幫助他們研究、邀訪、翻譯,讓他們來台採訪行程更順利,這個角色在新聞業又稱作「Fixer」。
Read More自烏俄戰爭爆發以來,多名戰地記者以生命作為賭注,將前線消息帶給閱聽人。
從《時代雜誌》的紀錄片製作人雷納德(Brent Renaud)頸部中彈、立陶宛紀錄片製片人科維達拉維丘斯(Mantas Kvedaravičius)在馬里烏波爾遇難、俄羅斯籍記者鮑利納(Oksana Baulina)拍攝基輔購物中心時遭砲轟身亡,到美國《福斯新聞》攝影記者柴可羅夫斯基(Pierre Zakrzewski)乘車遇襲喪命。
為外界較少熟知的是,不少「在地新聞嚮導」(fixer),在戰爭冒著性命危險協助外國媒體取材。與《福斯新聞》合作、年僅24歲的烏克蘭新聞嚮導庫夫申諾娃(Oleksandra “Sasha” Kuvshynova),與柴可羅夫斯基一同遇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