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婕|6/4 出發!日航 JL809 載 AZ 疫苗給台灣,日本媒體系列報導如何演進?
3 日晚間日本與台灣新聞報導,日本預定於今日(6/4)以日航 JL809 航班運送 124 萬劑 AZ 疫苗給台灣。在疫苗真的抵達台灣之前,我們可以先檢視一下日本媒體這段時間的動向(本文截稿時間為台灣時間 6/4 01:00,在這之後的新聞內容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中)。
Read More3 日晚間日本與台灣新聞報導,日本預定於今日(6/4)以日航 JL809 航班運送 124 萬劑 AZ 疫苗給台灣。在疫苗真的抵達台灣之前,我們可以先檢視一下日本媒體這段時間的動向(本文截稿時間為台灣時間 6/4 01:00,在這之後的新聞內容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中)。
Read More既然談到中國,且本文刊登之日正逢 6 月 4 日,因緣際會我們也藉此介紹「中國自由的可能」——Clubhouse 上的俱樂部「八九六四」⋯⋯Clubhouse,一個新興的、時尚的、科技的社群平台,原來可以如此中性,足以背負起記憶、創造出新的公共記憶,讓自由與公義被「聽」見。
Read More近年,根據觀察越來越多讀者願意打破高牆、為新聞內容付費。自 2020 年三月隨著 COVID-19 病毒肆虐全球,基於疫情資訊攸關性命、傳播需求大增,美國新聞出版業陸續降低或取消「付費牆」,讓所有民眾都能免費取得即時新聞。
Read More就在 2020 年 3 月,受到新冠肺炎大流行影響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陶氏數位新聞中心發起了「新聞危機計劃」,開始追蹤新聞編輯室的裁撤情況。這個追蹤的地圖顯示新聞業持續面臨危機的部分故事:動盪不安的疫情嚴重傷害了新聞編輯室、新聞工作者,以及他們所應負責服務的社區。
Read More陳璽尹表示,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是個國際組織,我國則以科技部計畫的方式運作。目前團隊包含具備生物醫學專業、以及媒體公關經驗的成員,掌握 415 位專家和 135 位媒體網絡,協助記者進行科學查證時,能採訪到最相關的專家。
Read More「如果有些謠言你已經知道要花很多時間處理,那發布報告時,就已經沒有回應社會的能力了。」
面對每天推陳出新的大量不實訊息,李怡志認為,若能透過研究分析,找出傳播效力高、但可迅速查核的謠言,即可在日後面對常態性不實訊息攻擊時,能以最即時、有效的方式告訴大眾真相,遏止謠言傳播。
沈伯洋表示,由於資訊作戰的模式會一直改變,因此必須拆解其模式演進,研發預警機制,才能以戰略推演的方式加以回擊。他半開玩笑的說:「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打回去,但這可能不是民主世界的做法。」因此,在防守方而言,如果能料敵機先,才能降低成本。⋯⋯
Read More《報導者》總主筆楊惠君率領團隊製作〈病床邊的照護危機〉系列報導,獲得 2019 年卓越新聞獎「深度報導獎」,而多年醫藥採訪經驗,讓楊惠君深刻體會到不同疫情戰場中記者角色的變化,以及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考驗。《2020 卓新沙龍》邀請楊惠君來分享她從 SARS 到 COVID-19 世紀之疫的報導挑戰與心得。
Read More今年五月初澳洲的 Buzz Feed News 關閉成為當地媒體界的大新聞,事實上自 2019 年初以來在澳洲已有 157 家新聞編輯室暫時關閉或永久停止業務,面對媒體數位化長久以來的衝擊,許多媒體承受巨大壓力,然而 2019 年以來的森林大火,加上 2020 年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媒體環境面臨更艱鉅的挑戰。
Read More為因應新冠病毒的爆發所引起的恐懼,新聞界吹起了透過網路攝影機訪談的浪潮;另一方面,攝影記者們則處在避無可避的新聞前線。他們究竟承擔著甚麼樣的風險與壓力?又要有著甚麼樣的信念,才能在瘟疫肆虐的背景下繼續肩負新聞人的使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