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3/林上筠X姚惠珍|追查的渴望・希望社會更好的使命感

「這是會讓人上癮的事,就像毒癮一樣。」⋯⋯儘管採訪可能遇上重重阻礙,讓人懷疑自己為何要自討苦吃,但每當報導刊出後,見證報導問題能有所改變,證實能夠憑著自己的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好--這,便是記者們投身新聞行業最希望能達到的目標,也是調查報導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Read More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2/李雪莉|深度調查報導應做到Harsh but Fair

「我覺得做任何專題,都應該要寫到讓被抨擊的人買單。」

李雪莉坦言,當爭議性高的報導初刊出時,即便立論與證據皆十分紮實,她依舊會感到緊張,擔憂接到相關人士的抱怨、批評電話。但她堅信,若是內容處理得足夠公平,即便相關人士有再多不滿,其實也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Harsh, but Fair.」這便是她製作深度調查報導的信念。

Read More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 No. 6/徐子涵|自動化事實查核 台灣的現實與理想

談到Facebook在自動判斷假帳號機制上的侷限,徐子涵認為與臉書的全球分工有關。他解釋,首先,要以自動化分析網路行為來判斷「真人」身份,在操作上是有困難的;其次,若是交由真人處理,臉書判讀繁體中文語意的編制雖然有三萬人,然而台灣並不被臉書視為優先市場(priority market),「講白了,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把台灣當一回事」。

Read More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 No. 5/邱學慈|假新聞輿論戰 打進主流即勝利

2020年總統大選在即,針對已成為各政治陣營必爭之地的網路空戰戰場,天下雜誌特約記者邱學慈從2018選舉「韓流」中,發現特定活躍賬號在PTT上操作輿論的痕跡,她指出,這些操作的目的是讓討論進入主流媒體,只要議題擴散,這場仗已經打贏了。就算事後發現新聞有誤,對於各政治陣營的輿論攻防,大家也搞不清楚真相為何,更別說再花好幾天等待事實查核的結果。


Read More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 No. 3/黃哲斌|媒體查證失能 公民事實查核成外掛

黃哲斌指出,事實查核本應該是新聞媒體的「內建功能」,如今卻變成「外掛程式」,必須要靠第三方機構、公民社會來執行。他鼓勵現場學員,事實查核一點都不難,一般民眾也能從「來源、時間、地點」三個角度出發,推敲線索判斷真偽,成為查核專家。

Read More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 No. 1/胡元輝|對抗AI新騙術 事實查核全球崛起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表示,假新聞不是新鮮事,然而隨著AI技術日新月異,人們越來越難判別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然而,如今崛起全球的事實查核機構,透過發展出多元的查核策略,反過來利用新科技破解騙術,成為對抗假消息議題的重要一環。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