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與兩極化政治日益嚴重 媒體應堅持做對的事報導真實及維護正義
民粹及兩極化政治對台灣而言一直都不是陌生的現象:兩極化政治自黨禁開放、民主政治萌芽開始,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邊支持者的對抗便酣戰至今;而美國在2016年選出了狂人川普,台灣也在2018年迎來了近年最現象級、飽受爭議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一時民粹政治成為最受討論的議題。
Read More2024年09月24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民粹及兩極化政治對台灣而言一直都不是陌生的現象:兩極化政治自黨禁開放、民主政治萌芽開始,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邊支持者的對抗便酣戰至今;而美國在2016年選出了狂人川普,台灣也在2018年迎來了近年最現象級、飽受爭議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一時民粹政治成為最受討論的議題。
Read More2018年,時任GOOGLE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為了鼓勵員工創新,提出一項「20%法則」,意指員工將80%的時間花在日常的工作上,另外20%時間專注於個人有興趣的專案。試問,類似的管理方法若採用在新聞編輯室的記者會如何?
Read MoreCovid-19 在全球大流行,假訊息也在全球傳播,各種虛假誤導性的新聞與訊息正四處流竄。路透新聞學院委託 YouGov 調查,對英國🇬🇧、美國🇺🇸、德國🇩🇪、西班牙🇪🇸、韓國🇰🇷、日本🇯🇵、阿根廷🇦🇷和巴西🇧🇷等 8 國的人民進行線上問卷調查⋯⋯
Read More「我們認為,燭光革命之後,代表著韓國新時代的來臨,《打破新聞》一直努力要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所以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滿百年的日子,建立這樣的一個新空間,除了是建立團結與協作的據點之外,也希望能成為未來一百年獨立新聞發展的重要樞紐。這個中心是在市民參與下所建立的社會資產,也是我們留給下一代子孫最有價值的資產。」
Read More到訪的那天晚上,是《打破新聞》邀請贊助會員參觀新辦公室的活動日,金鎔鎮代表笑著說,我除了趕在正式對外開放前參訪,也是第一位到訪《打破新聞》新址的外國朋友,邊說邊拉著我開始一層一層的介紹起新空間的規劃。⋯⋯
Read More當年在媒體當主管時,我經常告誡屬下:「如果你在這條新聞線上,跑了 5 年、7 年之後,還不能就這個專業路線的現況或問題,寫出一本有專業深度的書(而不是替政客寫傳記或選舉書),或沒得過一個新聞報導獎,你絕不能被稱為是個『好記者』,你也沒有資格要求被『破格加薪』!因為你只是個沒有企圖心,但求安穩過日子的『新聞公務員』。」
Read More在這動盪年代中引領潮流的,是新聞的力量。在親保守派壟斷南韓報業市場、KBS與MBC兩大公共電視台又受親政府人士主導的情況下,有線的JTBC電視台,從MBC挖腳來善於探詢議題提問與的王牌主持人孫石熙,入主擔任社長級晚間新聞主播,在他坐鎮下,JTBC不畏權勢,開始緊咬政府與財閥各項弊端、為弱勢發聲,並向閱聽眾冷靜分析問題所在。
Read More2018年 論壇 | 活動報導 | 香港 民粹主義、社交媒體與後真相時代 新媒體衝擊 香港從民主抗共到民粹抗共 | 日本 「網路」言論管控收緊下 新聞自由的唯一出路 連互相取暖都艱難 | 韓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