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國

聚焦解決方案(二):如何讓好新聞被看見?

2025年亞洲新聞專業論壇於7月5日至6日舉行,主題為「演算法與AI科技下的新聞專業」,講者們聚焦檢視社群平台演算法、生成式AI對新聞產業帶來的結構性挑戰,也反思因應困境的可能策略。

本場「聚焦解方(二):如何讓好新聞被看見?」為論壇最末場,由公共電視董事長胡元輝主持,邀請來自台灣的《READr》產品經理羅偉力、Taiwan AI Labs基金會內容執行長黃兆徽、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以及印尼《Hukumonine》執行長阿爾卡.迪拉塔拉(Arkka Dhiratara),和韓國《Slow News》執行長李政桓(Jeonghwan Lee) 五位講者,各自分享他們回應命題的做法。

Read More

AI時代媒體的內憂外患:讀者要什麼、如何抵禦AI強盜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於7月5日及6日舉辦「2025亞洲新聞專業論壇—演算法及AI科技下的新聞專業」。第二場主持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洪貞玲表示,雖本場主題為「平台演算法及AI科技下的新聞傳播及媒體營運」,與媒體商業模式相關,但也認同第一場主講者、《天下雜誌》總編輯陳一姍所說,新聞生產與媒體營運不可分開討論。「因為廣告模式改變了媒體與閱聽人的關係,演算法也影響過往媒體議題設定的功能。」

Read More

民粹主義與兩極化政治日益嚴重 媒體應堅持做對的事報導真實及維護正義

民粹及兩極化政治對台灣而言一直都不是陌生的現象:兩極化政治自黨禁開放、民主政治萌芽開始,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邊支持者的對抗便酣戰至今;而美國在2016年選出了狂人川普,台灣也在2018年迎來了近年最現象級、飽受爭議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一時民粹政治成為最受討論的議題。

Read More

依舊盛行的「假訊息流行病」:瘟疫蔓延一年後,這 8 國人民如何獲得 Covid-19 的新聞和訊息?🇬🇧🇺🇸🇩🇪🇪🇸🇰🇷🇯🇵🇦🇷🇧🇷

Covid-19 在全球大流行,假訊息也在全球傳播,各種虛假誤導性的新聞與訊息正四處流竄。路透新聞學院委託 YouGov 調查,對英國🇬🇧、美國🇺🇸、德國🇩🇪、西班牙🇪🇸、韓國🇰🇷、日本🇯🇵、阿根廷🇦🇷和巴西🇧🇷等 8 國的人民進行線上問卷調查⋯⋯

Read More

田育志|韓國獨立新聞元年:《打破新聞》和民眾一起建立的新空間(下)

「我們認為,燭光革命之後,代表著韓國新時代的來臨,《打破新聞》一直努力要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所以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滿百年的日子,建立這樣的一個新空間,除了是建立團結與協作的據點之外,也希望能成為未來一百年獨立新聞發展的重要樞紐。這個中心是在市民參與下所建立的社會資產,也是我們留給下一代子孫最有價值的資產。」

Read More

朱立熙|一個好記者的條件!

當年在媒體當主管時,我經常告誡屬下:「如果你在這條新聞線上,跑了 5 年、7 年之後,還不能就這個專業路線的現況或問題,寫出一本有專業深度的書(而不是替政客寫傳記或選舉書),或沒得過一個新聞報導獎,你絕不能被稱為是個『好記者』,你也沒有資格要求被『破格加薪』!因為你只是個沒有企圖心,但求安穩過日子的『新聞公務員』。」

Read More

楊虔豪|《那天在那裡的人們》譯者序:重回那個動盪的歲月

在這動盪年代中引領潮流的,是新聞的力量。在親保守派壟斷南韓報業市場、KBS與MBC兩大公共電視台又受親政府人士主導的情況下,有線的JTBC電視台,從MBC挖腳來善於探詢議題提問與的王牌主持人孫石熙,入主擔任社長級晚間新聞主播,在他坐鎮下,JTBC不畏權勢,開始緊咬政府與財閥各項弊端、為弱勢發聲,並向閱聽眾冷靜分析問題所在。

Read More
  • 1
  • 2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