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大中|媒體的昨日、今日、明日(6):當今新聞機構最致命的挑戰
⋯⋯網路媒體的出現,平民記者到處都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新聞的碎片化、短暫化、不但無法脈絡化和普及化,反而加劇無厘頭化、斷裂化的程度,離他的願望更遙遠。此外,假新聞與量產式假消息,在專制政權的刻意操弄下,對新聞的傷害遠比失去脈絡、時序和好奇心更嚴重。這才是近來新聞媒體最難以克服、也最致命的危機。
Read More⋯⋯網路媒體的出現,平民記者到處都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新聞的碎片化、短暫化、不但無法脈絡化和普及化,反而加劇無厘頭化、斷裂化的程度,離他的願望更遙遠。此外,假新聞與量產式假消息,在專制政權的刻意操弄下,對新聞的傷害遠比失去脈絡、時序和好奇心更嚴重。這才是近來新聞媒體最難以克服、也最致命的危機。
Read More「台灣的媒體快活不下去了!」邱家宜說道。縱觀報業發展源流,自印刷術普及之後,政治勢力開始以報紙做為宣傳媒介,到後來倚靠低價、大量發行的私人報業,其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廣告,發行的收益僅佔小部份,這就是資本主義自由報業的商業模型,也是理想的古典新聞專業。⋯⋯
Read More胡元輝說,最近因為選舉熱季到了,大家都捲在這個氛圍裡面,此時我們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讓我們的選舉政治變成一個公平,並且人民可以憑藉正確的資訊做出選擇的民主政治?
Read More陳炳宏表示,「新聞」在媒體實務界或學術界是有很嚴謹的定義的,現在網路上傳散的有很多叫訊息或資訊,跟新聞應該有所區分。而假訊息的概念學界目前從意圖的有無,分為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與不實資訊(disinformation),後者較符合現在大家在談的假訊息的概念。若單指「假新聞」,又可分為三類:Pseudo News、Phony News,以及Fake News。⋯⋯
Read More「可以激起你內心憤怒的,絕對比流淚更有效。」
林照真表示,假新聞在全球雖然有共通性,但事實上更強調在地性,所以在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假新聞現象。
「我們在新聞產業都會很注意讀者的反應,會希望讀者喜歡、關心這則新聞,這也是假新聞製作的原理。」
Read More孟加拉《數位安全法》這項備受爭議的法律,目的在於控管網路犯罪,其中條文明列,媒體記者若在政府辦公地點秘密使用電子儀器,進行資料收集,將被控間諜罪,面臨至少7年、最多14年的監禁及罰款250萬孟加拉幣塔卡(BDT)至1000萬塔卡 (編註:約合新台幣91萬6452元至366萬5809元)不等⋯⋯
Read More2018年1月,菲律賓政府以外資介入為由,吊銷Rappler經營執照。同年11月當局指控瑞薩和「Rappler」逃稅,一旦罪名成立,可能面臨罰款和最高10年的徒刑。今年二月,又因為涉及一宗誹謗官司被捕,遭到國家調查局逮捕,當時瑞薩對媒體表示:「我實在感到震驚!」她認為,該新聞是在網路毀謗相關罪名通過前發布,該法不該朔及既往。
在拘留所待了一整夜後的瑞薩,隔天獲准保釋,許多國際機構也第一時間發出聲明,強烈譴責菲律賓政府妨害媒體自由。這些被外界視為箝制新聞自由的動作,在菲律賓國內卻也有人支持國家調查局的作法,認為Rappler長年批評杜特蒂政府,有失公允,很多杜特蒂支持者對Rappler非常反感。面對批評,Rappler堅持所有報導有憑有據,政府針對性太過明顯,瑞薩曾對媒體說:所有人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Rappler絕對站得住腳。
Read More2018年 論壇 | 活動報導 | 香港 民粹主義、社交媒體與後真相時代 新媒體衝擊 香港從民主抗共到民粹抗共 | 日本 「網路」言論管控收緊下 新聞自由的唯一出路 連互相取暖都艱難 | 韓國...
Read More一、 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 教學時數:40分鐘 三、 結合領域:社會 四、 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社會六上,第二單元「憲法與政府」,第一課「基本權利」 南一版國小社會六上,第三單元「法治與生活」,第一課「自由與規範」 翰林版國小社會六上,第四單元「法治你我他」,第二課「只要我喜歡?」 五、 對應能力指標: 6-3-3具備生活中所需的基本法律知識。...
Read More《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