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言論自由

川普媒體新政 撤換新聞媒體 改名墨西哥灣 美聯社禁入白宮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2025年1月上任以來,其關於媒體的新政策引發爭議與討論,包括要求將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更名為「美國灣」(Gulf of America,又稱為「美洲灣」),並因《美聯社》(AP)拒絕使用該名稱而禁止其進入總統辦公室採訪;此外,白宮宣布將決定哪些新聞機構可以近距離報導總統,並讓「新媒體」人士參與記者會。

Read More

當法律被用來傷害新聞自由:印度政府如何將法律「武器化」以壓制和恐嚇記者

隨著印度在2024年舉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選舉,印度未來5年的政治走勢由這場選舉奠定,而當中亦有一個令人震驚的趨勢不容忽視: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 BJP)正在將法律「武器化」,用以抓捕批評其政策的記者。隨著印度人民黨勝選繼續執政、總理莫迪即將開啟第三期,印度記者的處境越來越不容樂觀。

Read More

《數位中介服務法》的茫茫前景

優質新聞協會舉辦優沙龍講座,以「《數位中介服務法》的立法困境及前景」為題,邀請前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周宇修律師主講,周宇修同時具有傳播法、人權保護法專長,他從言論自由觀念之演變談起,繼而論及對線上平台角色的重新思考,並細數《數位中介服務法》(以下簡稱《數中法》)來不及出生就遭斷頭的歷程始末。

Read More

網路是公共事業嗎? 美國擬重啟網路中立性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主席潔西卡·羅森沃塞爾(Jessica Rosenworcel)9月公布準備恢復「網路中立性」(net neutrality)的計畫,稱該舉措將「為聯邦通訊委員會與其國家安全合作夥伴提供防衛工具,以免受於潛在安全威脅」。該原則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任內加以廢除,近期又掀起一波討論。

Read More

新聞自由之光照不到的黑暗 伊朗記者對抗極權政府的百年壕溝戰

伊朗在2022年9月,因22歲女子瑪莎阿米妮(Mahsa Amini)之死,引爆全國大規模抗爭之後迄今,該國記者仍飽受牢獄威脅之苦,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RSF)的統計數據,至2022年底共有47名伊朗記者被囚禁——有34名伊朗專業新聞人,是在瑪莎阿米妮之死的抗議活動後被拘捕,其中又包括15名女記者。

Read More

緬甸被徹底剝奪的新聞自由:報導颶風災害的記者遭軍政府判刑20年監禁

一名緬甸獨立攝影記者Sai Zaw Thaike被軍政府以叛國罪和誹謗罪等罪名起訴,並於2023年9月6日在仰光的永盛監獄(Insein Prison)軍事法庭遭判20年有期徒刑和苦役——這是2021年2月緬甸軍方政變推翻民選的翁山蘇姬政府以來,針對被拘捕記者所做的最嚴厲判決紀錄,而Sai Zaw Thaike犯下的所謂「罪行」,是報導2023年5月侵襲緬甸的「颶風摩卡」(Cyclone Mocha)所造成的災害與影響。此事是緬甸軍政府迫害新聞自由與記者權益的最新舉措,再次彰顯緬甸新聞自由在軍政府統治之下,幾乎蕩然無存的嚴峻現狀。

Read More

媒體怎麼管?備受爭議的《數位中介服務法》

數位時代,媒體到底該不該受監管?該怎麼管?在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的講座「媒體x法律:管媒體=沒有言論自由?媒體有法管嗎?」中,「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擔任主講人,深入剖析《數位中介服務法》(以下簡稱《數中法》)為何引發諸多爭議。

Read More

新聞報導也有「被遺忘權」?歐洲人權法院判決導致隱私權與新聞自由之間的爭議

「被遺忘權」(right to be forgotten)在許多地方——尤其是歐美——被視為人權之一,在2018年5月歐盟首開全球先例、納入被遺忘權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執行生效之後,更是獲得正式的法律基礎,其後影響各國法令,例如2020年上路執行的美國《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 CCPA)。然而,被遺忘權本身其實一直存在爭議,例如在執行上與言論自由間的衝突、以及相繼衍生可能產生或合理化網際網路審查的疑慮——而2023年7月7日歐洲人權法院的一項判決,將被遺忘權延伸適用的範圍,推廣到了新聞網站,從而加深了這項權利與新聞自由扞格的爭論。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