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胡元輝

台大新聞所論壇-電視媒體制度:結構、內容與政策的辯證|張錦華×胡元輝×周奕成×林麗雲|公共媒體的匍匐與前進

「公視的利基就在於它的信任度是最高的,可是有一個弔詭:它在市場的邊緣。」~林麗雲

在台大新聞所舉辦的論壇「電視媒體制度:結構、內容與政策的辯證」中,第二場「公共媒體的匍匐與前進」由台大新聞所名譽教授張錦華主持,並邀請公視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世代文化創業群執行長周奕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林麗雲,針對台灣公共媒體的困頓過往與未來路向進行討論。

Read More

假訊息與事實查核調查出爐|九成民眾收過假消息 五成民眾自認不受騙

隨著網路科技發展,資訊傳播更加迅速,使內容不實或具誤導性的假訊息日漸氾濫。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正式發布針對台灣社會的第一份「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九成的受訪民眾認為,台灣社會假訊息猖獗、嚴重影響社會。

調查報告點出一個有趣現象,有近六成(58%)的受訪民眾認為自己受假訊息的影響不大,卻擔憂別人會上假訊息的當。民眾辨認假訊息的方式,除了與親友討論、聽專家分析,也會使用事實查核機制。

受訪的台灣民眾中,約有55%的民眾知道闢謠或事實查核機構,達60.6%的受訪民眾肯定這些民間闢謠與查核組織的公信力。受訪民眾中有四成三知道「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這些民眾中,則有八成四認為此單位有公信力。

但民眾是否真正使用事實查核資源? 調查結果顯示從未使用過的比例超過一半、達57.2%,顯示各查核組織的推廣使用有進一步努力空間。

此外,民眾認為傳播媒體最有責任減少假訊息流傳,其次是政府官員、網路與社群平臺、製造或散播者。而有高達七成的民眾認為政府、科技公司應該限制假訊息在網路流傳,即使相關作為可能損害人民的言論自由。

Read More

王泰俐X詹怡宜X陳立人X唐鳳X胡元輝|誰還在乎新聞真實?台灣公民社會因應假訊息的努力以及未來展望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舉行30週年研討會,以「重建新聞、鞏固民主:台灣新聞業的危機與轉機」為主題,並細分8個子題場次。

台大新研所教授王泰俐主持「誰還在乎新聞真實?台灣公民社會因應假訊息的努力以及未來展望」主題場次,邀請TVBS新聞部副總經理詹怡宜、LINE Taiwan董事總經理陳立人、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以及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與談。

Read More

「2021地方與另類媒體數位培力計畫」No. 2-2/焦點事件X貢丸湯X大埔里@報X公庫X多多益善X蘭嶼廣播電台X技職 3.0 X環資X月光山X貝傳媒X蔡佳珊X陳順孝X胡元輝|另類媒體甘苦談

「2021地方與另類媒體數位培力計畫」工作坊的第 2 場後半部,參與的各家媒體彼此交流,其中論及多數媒體共同面臨的困境,也有成功經驗的分享,並且在討論中勾勒出另類媒體的合作方案。三位主講人也分別從經營經驗以及學術角度給予回應。

Read More

「2021地方與另類媒體數位培力計畫」No. 2-1/蔡佳珊X陳順孝X胡元輝|第三類媒體的生存之道

那麼,對第三類媒體來說,如何才能永續經營?胡元輝指出,要靠單一收入模式來支撐第三類媒體的生存似乎是較為困難的,將營收多元化才是穩妥之道。偏向商業模式經營的獨立媒體,主要的收入包括:廣告、授權收入、訂閱收入以及活動跟商品收入。對非營利媒體而言,主要的營收則來自於慈善捐助、群眾資助、會員收入、或是其他的活動/商品收入。

Read More

「2021 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No. 1/蘇正平X莊豐嘉X胡元輝X傅文成X許瓊文| 疫情下的不實訊息:從境外假資訊協作到政府回應

疫情影響我們的生活,戴上口罩、隔著隔板用餐,但實際上遠不止如此,泛濫的假訊息更撕裂了社會,也衍生了「資訊疫情」(infodemic)一詞。這也彰顯假訊息常在重大事件時,廣泛流傳的現象,許多人想藉此獲得政治或商業上的利益。究竟假資訊如何傳播?又該如何防範?

Read More

胡元輝|資助平台式微,公眾參與不死!──weReport劃下休止符的前思與後想

weReport 的「謝幕詞」終於完成與公布了。儘管如此,還是覺得有必要對群眾資助新聞機制的未來提供一點經驗與想法,供後來者參考。畢竟全球的「群眾資助新聞業」並未走入歷史,台灣新聞類群眾資助平台雖然趨於式微,但原因未必在於新聞業沒有此項需求,而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

Read More

「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4/胡元輝X洪國鈞X李又如X卓冠齊|2020年總統大選的事實查核(下)

「這是公視全新的嘗試。」
公視製作人卓冠齊表示,P#是公視嘗試各種創新的媒體實驗平台,選擇參與事實查核計畫時,是希望能讓大眾對媒體的看法,不再是要求「客觀中立」。她認為,媒體應該是致力於讓公民社會更透明、開放,讓人們彼此有溝通的可能,「媒體更應做到的是提供完整資訊,或許這是公共媒體未來更好的發展。」

Read More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