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英國和挪威新聞類播客的變遷樣貌
受到播客(podcast)熱潮影響,新聞媒體品牌近年紛紛投入播客的懷抱。2024 年美國大選前夕,川普(Donald Trump)和賀錦麗(Kamala Harris)都曾出現在熱門播客中;早在 2023 年,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就試圖藉由播客觸及年輕族群。播客聽眾年齡層較輕、與最愛的播客節目連結感強,這些是吸引新聞媒體品牌投入此領域的一個原因。
Read More2025年09月16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受到播客(podcast)熱潮影響,新聞媒體品牌近年紛紛投入播客的懷抱。2024 年美國大選前夕,川普(Donald Trump)和賀錦麗(Kamala Harris)都曾出現在熱門播客中;早在 2023 年,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就試圖藉由播客觸及年輕族群。播客聽眾年齡層較輕、與最愛的播客節目連結感強,這些是吸引新聞媒體品牌投入此領域的一個原因。
Read More2025年06月10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新聞媒體與 AI 科技公司之間出現了兩種主要互動模式:一是簽署內容授權協議,允許 AI 公司使用其內容訓練其模型或將這些內容顯示給使用者;二是提起法律訴訟,指控 AI 公司未經授權使用其內容而侵害著作權。
Read More2024年03月21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美國政治兩極分化愈趨嚴重、裂痕愈加明顯,在2024總統大選年,美國新聞業迫切需要檢視自身、換回閱聽眾的信任,然而公眾對媒體信任度降低早已是自1990年代以來的長期現象,《經濟學人》指出對媒體信任度下降的現象在美國保守派閱聽人當中尤其嚴重,原因之一是共和黨多次公開指責主流媒體存在「自由主義偏見」(liberal bias),認為其因自身自由派立場,而未對保守派公平看待及給予評價——然而,這種說法本身也很難去公正評估,因為在不同立場之下,一方眼裡的事實,往往容易被另一方視為意識形態作祟。
Read More任教於紐約大學的新聞學教授傑伊.羅森(Jay Rosen)指出,「就共識、合法爭議和偏誤三領域思考時,你會發現媒體變相監督了各領域的內容,一種闡述新聞作用的新方式應運而生」。而媒體卻不曾為意識形態的行為負責,也不曾承認自己做過,甚至就此檢討。⋯⋯
Read MoreTaylor 最新的文章〈為什麼網紅們短期內都不會停止派對〉,討論的主題相當有趣:現在美國仍在疫情肆虐的狀況中,但她發現那些在社群媒體上有一定程度影響力的 KOL(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 的縮寫)似乎沒有停止集體聚會的跡象。⋯⋯
Read More長期累積的隱私疑慮和近來越來越嚴苛的法律規定影響了數位世界高度仰賴第三方的商業模式,過去大部分的數位廣告和行銷都透過第三方的「Cookie」 (餅乾)來追蹤消費者的行為和定位,並做為內容供應商與廣告商的交易籌碼,如今面臨了轉型的浪潮,媒體巨頭也紛紛做出轉變。⋯⋯
Read More《紐約時報》創立於 1851 年,1896 年阿道夫・奧克斯(Adolph Ochs)接辦《紐約時報》後就確立了《紐時》的新聞報導原則:「力求真實,無畏無懼,不偏不倚,並不分黨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紐時》近來發布一系列專欄,向讀者揭露他們在工作中如何達成新聞實踐,堅守新聞價值。⋯⋯
Read More當人類傾全力跟病毒傳播速度賽跑,希望能挽救更多寶貴生命之際,中國在3月17日宣佈驅逐美國三家主要媒體幾乎是全部的駐中國記者,限其十日內交出採訪證,禁止採訪的地方除了中國,還包括目前仍有部分新聞自由的香港跟澳門。《美國之音》與《時代雜誌》也被要求提報員工、財務、營運,及其在中國境內的不動產資料。⋯⋯
Read More「台灣的媒體快活不下去了!」邱家宜說道。縱觀報業發展源流,自印刷術普及之後,政治勢力開始以報紙做為宣傳媒介,到後來倚靠低價、大量發行的私人報業,其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廣告,發行的收益僅佔小部份,這就是資本主義自由報業的商業模型,也是理想的古典新聞專業。⋯⋯
Read More11月最後一天我參加一場〈媒體環境新解方〉的座談會,這個會議主要是討論當網路新聞逐漸成為主流,如何從網路訂閱獲取利潤,已成為媒體兵家必爭之地。但要讀者付費並非易事,唯有讓讀者打從心裏覺得值得,才可能讓他拿出錢來。而在這場付費競爭中,獨立記者又該如何自處?
Read More